5.簡述信息技術對教育的影響。
答:信息技術是人類現代文明和進步的一個重要標志。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對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關于知識的觀念
①信息技術改變著知識的數量觀念。信息技術把圖書館微型化,將世界上無數大型圖書館通過網絡搬進電腦、搬進個人的家里。個人之間在知識上的差距,一位教授和一位小學生在知識上的差距,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②信息技術改變著知識的質量觀念。根據專家統計,二戰以來,知識的陳舊周期不斷縮短,進入90年代,每隔四年,就有75%的知識被更新。
(2)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關于學習和教育的觀念
教育過程在本質上成為一種選擇過程,電腦和網絡以及其他多媒體設備成為教育的中介,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發送信息,學生通過信息技術接受信息。原有意義上的固定場地、固定班級、固定活動的學校形式,將成為學生進行社會交往的處所,而知識的學習將讓位給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的信息技術。
(3)信息技術日益成熟和普及為實現教育的第三次飛躍提供了平臺
①信息技術的智能化,可以根據學習者的情況自動生成相應的教學進度,確定相應的針對個人的評價標準,實現教育的個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為現實。
②信息技術實現了人機互動模式,’根據學習者的目標、選擇和努力程度給予不同的反饋,給予象征性的獎勵和懲罰。在人機系統中,沒有學習者的積極反應,教學活動將會終止,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是教學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
③信息技術將促進師生關系的民主化。信息技術將使面對面的教學成為偶爾的情況,知識與長者和德者完全分離,教育中無法避免的師生尊卑差異將完全可以避免,這將極大地促進師生關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學生積極人格的養成。
6.簡述學校文化的特性。
答:學校文化是指學校全體成員習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其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文化是一種組織文化
學校是一個社會組織,組織現象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現象。每個組織雖然都是更廣大的社會文化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受制于更廣闊的社會需求,受制于社會所確立的總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支配,但由于每一個組織的內外環境、構成因素和歷史傳統等都各不相同,因而經由自身的運作,會形成其自身獨特的文化模式,即形成獨特的組織文化。
(2)學校文化是一種整合性較強的文化
文化從整體上來講,都是整合為一的,有著整體性的特點,作為學校文化來說,這一特點表現得尤為突出。這是因為學校有著明確的價值取向和目的要求,它是以學校內部形成的內化了的觀念為核心,以預定的目標為動力,通過一系列活動形成的多層面、多類型的文化。它明確地對違反預定價值規范的思想和行為進行拒斥,對符合者予以接受、褒揚,使得學校的文化及其成果大多是在一定價值取向的影響支配下完成的。
(3)學校文化以傳遞文化傳統為己任
學校本身就是文化傳統的產物,它又是以傳遞文化傳統為己任的,是經過歷史的積淀、選擇、凝聚、發展而成的,它負載著深厚的文化,在某些方面是文化精神、要求的集中體現。學校文化的這一特征,突出地表現在它所使用的教材或者傳遞的教學內容上。作為教師與學生活動中介的教材,是千百年來文化的積聚,它所呈示的知識經驗,是人類文化已有成果的提煉和概括。學校是人類文化的儲存地,它除了把文化儲存在書本、音像出版物等物質形態上以外,還集中了一大批創造文化、傳遞文化的教師,他們是文化的活生生的擁有者。
(4)校園文化是學校文化的縮影
校園文化是人們為了保證學校中教育活動順利進行而創立和形成的一種特有的文化形態。按照不同的層次和標準,可以再細分成學校物質文化、學校組織和制度文化、學校精神文化以及學校領導者亞文化、教師亞文化、學生亞文化、學校職工亞文化以及課程亞文化和活動亞文化等等。校園文化特別是校風,具有鮮明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對學生個性和品德的陶冶和導向功能,是其他教育形式所難以替代的。
7.簡述學生文化的成因。
答:學生文化的形成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個人的身心特征
這表現在學生處于不同的年齡階段,由于特定的身心發展的需求,有著一些不同于其他年齡階段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規范;同時也表現在某些學生由于身心方面的顯著特征,在其生活經歷中會形成不同于其他學生的文化特征。
(2)同伴群體的影響
學生多處于青少年時期,有著自己交往的同年齡的群體,在這種群體中,會形成一些共同的價值規范等,構成一種與成人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態。
(3)師生的交互作用
教師與學生的交往活動,是學校生活中一個最為主要的組成部分。在這種交往中,教師所采用的教學形式不同,學生的反映也就隨之各異。
(4)家庭社會經濟地位
學生所處家庭的社會經濟背景是制約學生文化特征的又一重要因素。社會經濟地位一般都有著一些特定的思想觀念、價值規范等,學生生活在家庭中,其思想、行為也難免受家庭的影響。
(5)社區的影響
學生生活的社區對其文化的形成也產生著一定的影響,社區作為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圍內的社會群體和社會組織,一般總會形成與社會共同體相應的規范與制度,它使得生活在其中的學生在有意無意之中習得了社區的文化特征,并把它帶到學校中來。
8.簡述學生文化的特征。
答:學生文化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文化具有過渡性
學生文化是介于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的一種文化現象,是學生從兒童邁向成人的一種過渡性的產物。一方面,它表現為與成人相異的一些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反映出其要求自主、獨立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他們受教師的引導及家長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認同著成人的價值觀念。
(2)學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
學生文化往往都是在日常的相互交往中,有著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結為一個群體而表現出來。同時,它對學生所形成的影響也是非正式的,學生文化中蘊含著學生群體的價值和規范,這些文化特征構成一種“環境”,影響著處于這種文化情境中的每一個學生,使得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習得了這種文化。
(3)學生文化具有多樣性
學生文化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他們可能會因共同的種族、民族等特征,結成一個相對獨立的文化群體,也可能會因共同的社會經濟背景而形成獨特的社會階層文化;他們可能會因性別間的差異,在學校中表現出不同的性別文化特征,也可能會因年齡的不同,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顯現出不同的社會文化需求。
(4)學生文化具有互補性
從整個學校文化來講,學生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類型,是對學校文化的一種互補。人的生活是多側面、多色彩的,人的主觀能動性也是不斷地在發揮著作用,從學生文化的不同類型和樣式上來講,年齡文化、性別文化、同伴文化等,也是在發揮各自作用的同時糾結在一起互為補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