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名詞解釋
1.家庭文化:是家庭為了求得生存和發展,為了適應特定的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所創造與選擇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內容。
2.家庭結構:指家庭規模以及家庭的完整性。從家庭規模來看,一般包括核心家庭、聯合家庭和擴大家庭;從家庭的完整性來看,包括完整和不完整家庭。
3.家庭: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是特殊的社會群體,是人類最基本的社會生活組織形式,是按血緣和姻緣關系建立起來的社會經濟組織。
4.家長學校:面向家長開放,其主要宗旨在于向家長系統宣傳和指導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家長學校由園所管理,通過講座、討論、參觀等形式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能力。
5.開放日制度:是指請家長來幼兒園參觀各種保教活動,如運動會、元宵燈會、節日慶祝活動等,使家長具體了解幼兒園的工作,看到自己孩子在集體中的表現以及教師的教育要求和方法,增進對幼兒園工作的感性認識,家長通過對同一年齡幼兒行為和能力的對比,可以從側面認識自己孩子的發展水平,改進家庭教育制度。
6.家長參與:是指家長通過不同的形式,參與幼兒園的一些教育教學活動,協助教師的工作,以豐富幼兒的學習經驗,達到家庭與幼兒園的相互配合和協調一致。
7.家長委員會:由各個年齡班選出的家長代表組成,參與幼兒園的民主管理,參與幼兒園重大問題的討論和決策。同時,家長委員會也是家長和幼兒園之間的橋梁,促進家園的合作。
8.家長園地:是幼兒園家長工作中常用的形式,一般張貼于本班的活動室門外,主要介紹本班一周工作重點、教育活動的安排、需要家長配合和注意的一些問題以及一些短小的教育文章供家長參考。
9.社區:是在一定的地域內的人群從事經濟、政治、科學文化活動,并由此構成一定的生產關系與社會關系的小社會。地域界限是構成社區的另一個要素。
三、判斷題
1.√。
2.×。幼兒園的課程、教學目標的制定需要征詢、考慮家長對子女的要求。
3.√。
4.×。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主要由教師來完成。
5.√。
6.×。幼兒園與社區的結合不是要經常組織活動,而是將這些活動納入到教育內容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