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就目前來看,我國社會發展對教育提出了如下問題:
(1)家庭規模的小型化趨勢。現在的家庭結構模式雖然多樣化,但核心家庭(父母加一個孩子)將成為未來社會的主流模式,家庭模式小型化給我國學前教育帶來了新特點和新問題。
(2)獨生子女問題。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開始推行獨生子女政策以來,獨生子女人數急劇增加。一方面,獨生子女在具有聰明活潑、知識面開闊等優勢的同時,在交往能力、獨立性以及個性方面則較為弱勢,容易出現自私、霸道、膽小、生活能力差等行為問題;另一方面家長普遍具有強烈的望子成龍心理和攀比心理,把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技巧看作是孩子發展的重要目標,認為只要孩子多識字、會算術、能使用一兩件樂器,將來就能夠成材。因此,幼兒園教育必須對這種錯誤的教育觀念加以糾正。
(3)農村、貧困地區對學前教育的需求。改革開放的形勢使中國廣大農村開始擺脫封閉狀態,在經濟得到發展的同時,教育也被提到一個重要的地位。城鄉差異仍然很大,幼兒發展水平差異懸殊。這就要求幼兒園教育要充分適應農村的需要和條件,研究出農村幼兒園教育的目標和體系。
4.幼兒園家長工作的主要形式及作用:
(1)家長會是面向全體家長的會議。有全園性的家長會,也有班級的家長會。
(2)家訪是園所進行家長工作的一種重要而又有效的方式。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幼兒在家中的生活情況、家庭環境以及家長的教養態度、方法和認識等,從而為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礎;同時,通過家訪使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園所的情況,包括進步和不足等,和家長共同探討教育措施,爭取家長的密切合作。
(3)家長學校面向家長開放,其主要宗旨在于向家長系統宣傳和指導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家長學校由園所管理,通過講座、討論、參觀等形式提高家長教育孩子的能力。
(4)咨詢活動。咨詢活動是幼兒園從理論上給家長提供輔導,使家長有效地配合幼兒的教育工作。園所可以不定期地舉辦咨詢活動,以幫助家長提高教育意識及教育孩子的能力,解答家長在育兒過程中的疑問和難題。
(5)開放日制度是家長來園所參觀各種保教活動、參加運動會和元宵燈會及節日慶祝活動等,使家長具體了解幼兒園的工作,看到自己孩子在集體中的表現以及老師的教育要求和方法,增進對園所工作的感性認識。同時,家長通過對同一年齡幼兒行為和能力的對比,從側面認識自己孩子的發展水平,改進家庭教育的制度。
(6)家長接待日是指由園所安排一個固定的時間,園長或主要管理者接待家長的來訪,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也可設立意見箱收集家長的意見,從而更好地改進和完善園所工作,拉近家長和園所之間的距離。
(7)家長委員會由各個年齡班選出的家長代表組成,參與幼兒園的民主管理,參與幼兒園重大問題的討論和決策。同時,家長委員會也是家長和幼兒之間的橋梁,促進家園的合作。
(8)電話聯系是指教師通過電話與家長取得聯系,以便及時溝通幼兒在家或者在園的情況,迅速處理一些應急性的問題。通過電話聯系,教師可以簡短地向家長介紹嬰幼兒在園的表現以及生活學習情況,家長有事情也可以及時地通過電話告知教師。
(9)書面聯系的形式包括家長園地、家園通訊、宣傳報、聯系手冊、問卷調查表、征求意見書等,通過上述書面聯系方式,使家長和園所之間有了良好的溝通渠道,便于雙方配合一致地對幼兒進行教育。
5.幼兒園是社區當中的重要教育機構,它與社區的發展息息相關。幼兒園與社區之間應該密切溝通、聯系,互相補充,利用各自的優勢,共同搞好社區內的教育。
(1)幼兒園以自身的教育優勢服務社區。與非正規的社區學前教育相比,幼兒園具有許多教育優勢,包括完備的硬件設施和環境、專業的師資力量、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內容和活動組織等。因此幼兒園在社區教育中處于核心地位,通過其示范性的教育工作帶動整個社區學前教育的發展。在這個重任下,幼兒園要以自身的教育優勢服務于社區,支持社區各項教育活動的開展。具體來可以開展:①承擔社區內幼教師資力量的培訓和再提高工作,幫助社區教育質量的提高;②開放自身的教育資源供社區使用,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使社區內的全體兒童受益;③教師可以兼任社區教育的指導和顧問,服務于社區;④支持參與社區有益的文化教育活動,使幼兒園成為教育和文化宣傳的陣地,推動整個社區文化教育素質的提高。
(2)爭取社區對幼兒園工作的支持和參加。
幼兒園教育也要充分利用社區的資源,調動社區對幼兒園教育的支持和幫助,共同協作辦好教育。社區作為一個生產功能、生活功能、文化功能兼備的社會區域,能夠為幼兒園提供教育所需的人力、物力、財力等多方面的支持。此外,爭取社區對幼兒園教育的積極參與也是當前幼兒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趨向。例如,幼兒園教師帶領孩子走出園門到社區內的博物館參觀,擴大知識范圍,開闊眼界,利用社區的教育資源進行教育。又如,請社區有關人員到幼兒園來,給幼兒講解有關知識、組織開展一些活動等,這些做法打破了幼兒園封閉的教育模式,變封閉式為開放式的辦學、辦園,讓幼兒真正接觸社會,也讓社區融人教育孩子的行列,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