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論述題
1.試述教師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作用。
答∶教師是幼兒園環境創設中重要的人的要素,在環境創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準備環境
準備一個與教育相適宜的環境是教師的職責。教師在準備環境時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①讓環境蘊含目標。這就是說教師必須帶著明確的目標來準備環境,將周圍的人際因素和物質條件精心地加以組織,讓環境中的一切負載教育的信息,讓環境去告訴幼兒該做什么。
②讓幼兒感興趣,更使其增加興趣。環境要體現教育目標,也必須符合幼兒的需要和興趣,但幼兒現存的興趣無論廣度和深度都有限,他們對自己的需要也往往不能意識到。因此,只要是幼兒發展所必需的東西,應當將其納入環境中,并引導和發展幼兒的興趣。
③盡可能讓幼兒感到環境是由自己而不是教師決定的。環境畢竟是用來供幼兒活動的,因此,貫徹幼兒參與原則是教師準備環境時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也是教師發揮作用的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實踐證明,幼兒積極參與準備的環境,最受幼兒喜歡,最能引起幼兒的關注和投入,而那些完全由教師包辦的環境,卻并不大吸引幼兒。教師應當盡可能地提供機會,讓幼兒能發表意見,動腦動手;只要是幼兒能夠理解和參與的,應當盡可能地將之巧妙地變成幼兒的“決定”。
(2)控制環境
教師控制環境的作用是指教師能利用環境來激發和保持幼兒的活動積極性,能幫助幼兒利用環境的條件來發展自己。教師控制環境的作用,大致有以下幾個環節∶誘導幼兒進入活動;幫助幼兒展開活動;指導幼兒解決紛爭、困難或情緒問題;幫助幼兒結束活動。
(3)調整環境
環境不是凝固的、僵化的、一成不變的,它必須隨著幼兒的興趣、需要、能力的變化,以及教育目標、客觀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經常調整環境,使它保持適合幼兒發展的最佳狀態,是教師的重要作用。教師要對環境與幼兒的相互作用保持高度的敏感,最好每一天甚至每次活動后都重新審視一下環境,及時地通過調整來保持環境的發展性、教育性。
總之,準備環境、控制環境、調整環境就是教師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重要作用。教師是環境的命脈,環境中的物質材料、人際因素以及它們與幼兒的關系和相互作用都是由教師來調控的,幼兒在環境中的活動也是由教師直接或間接引導的,沒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幼兒在環境中的發展是不可能實現的。
2.試述幼兒園環境創設應堅持的原則。
答∶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原則是教師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時應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師所必須堅持的,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環境與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原則
環境與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原則是指環境的創設要體現環境的教育性,即環境設計的目標要符合幼兒全面發展的需要,與幼兒園教育目標相一致。幼兒園環境必須強調目標意識,要有利于幼兒體、智、德、美諸方面的全面發展,而決不能允許與教育目標相悖的因素存在。因此,創設環境時,目標是依據,應把教育目標落實到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及其每一個具體的活動中。
(2)發展適宜性原則
發展適宜性原則是指幼兒園環境創設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及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促進每個幼兒全面、和諧地發展。從一般年齡特征來看,小班、中班、大班幼兒在身心發展特點上的差異是非常明顯的,其身心發展所需要的環境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要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征為其提供適宜的發展環境。同時,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興趣、能力、學習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教師在創設環境時還要考慮到這一點。
(3)幼兒參與性原則
幼兒參與性原則是指環境的創設過程是幼兒與教師共同合作、共同參與的過程。環境的創設過程應該是一個積極的教育過程,有助于培養幼兒的主體精神、責任感、合作精神。同時,為保證這一原則得到更好地貫徹,教師要樹立以下正確的觀念∶首先,幼兒的參與是權利,不是“幫忙”;其次,幼兒在參與中發展,克服“幼兒無能”的思想。
(4)開放性原則
開放性原則是指創設幼兒園環境時應把大、小環境有機結合,形成開放的幼兒教育系統。通過大小環境的配合,主要是與家庭、社區的合作,互相取長補短,同心協力,在一個開放的系統中,去培養適合新時代要求的幼兒。
(5)經濟性原則
經濟性原則是指創設幼兒園環境應考慮不同地區、不同條件園所的實際情況,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簡。貫徹這一原則具體要做到少花錢多辦事,還要注意把錢花在刀刃上,花在有利于幼兒的發展上,而不能不顧本地區、本園的實際情況,盲目攀比,追求形式。
這些原則貫穿于環境創設的各項工作之中,對環境創設的每一步都具有指導作用。在環境創設的過程中,只有認真貫徹這些原則,才能更好地發揮環境的教育價值。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