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詞解釋
1.并列結合學習:并列結合學習是在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原有觀念既非類屬關系又非總括關系時產生的。一般而言,并列結合學習比較困難,必須認真比較
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才能掌握。
2.直觀:直觀是主體通過對直接感知到的教學材料的表層意義、表面特征進行加工.而形成對有關事物的具體的、特殊的、感性的認識的加工過程。
3.理性概括:在前人認識的指導下。通過對感性知識經驗進行自覺的加工改造,來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質的特征與聯系的過程。
4.概念學習:概念學習是指掌握同類事物的共同關鍵特征和本質屬性的學習。
五、簡答題
[答案要點]
1.在運用變式時,如果變式不充分,學生在對教材進行概括時.往往會發生下列兩類錯誤,必須注意預防。一類常見的錯誤是把一類或一些事物所共有的特征看做本質特征。另一類常見錯誤是在概括中人為地增加或減少事物的本質特征,不合理地縮小或擴大概念。
2.教學中的感知規律包括四個方面:(1)強度律。指作為知識的物質載體的直觀對象必須達到一定強度.才能為學習者清晰地感知。因此,在直觀過程中,教師應突出那些低強度但重要的要素.使它們充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2)差異律。指對象和背景的差異越大.對象從背景中區分開來越容易,在物質載體層次,應通過合理的板書設計、教材編排等方面恰當地加大對象和背景的差異;在知識本身層次,應合理地安排新舊知識,使舊知識成為學習新知識的支撐點。(3)活動律。指活動的對象較之靜止的對象容易感知。為此。應注意在活動中進行直觀。在變化中呈現對象.要善于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作為知識的物質載體.使知識以活動的形象展現在學生面前。(4)組合律。指空間上接近、時間上連續、形狀上相同、顏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構成一個整體為人們所清晰地感知。因此,教材編排應分段分節,教師講課應有間隔和停頓。
3.(1)靈活選用實物直觀和模象直觀。(2)加強詞與形象的結合。(3)運用感知規律,突出直觀形象的特點。(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5)讓學生充分參與直觀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