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解析】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教育”解釋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所使作善。”
2.C【解析】教育家揚雄提出“師者,人之模范。”
3.B【解析】奴隸社會初期出現教師職業。
4.D【解析】終身教育是適應科學知識的加速增長和人的持續發展要求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是現代教育的特點。
5.C 【解析】杜威主張實用主義的教育思想。
6.C【解析】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
7.B【解析】十四大提出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8.B【解析】個體身心發展是有順序性的,不能違背這個順序。
9.A【解析】課改就是要通過改變課程內容,使之適應發展變化的社會。
10.B【解析】夸美紐斯首次提出了“學年制”的思想,尤其是從理論上論證了“班級授課制”這一學校最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使人類的學校教育系統更加趨向正規化。
11.C【解析】見學習精要中對小學階段的規定。
12.C 【解析】個體身心發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因此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 漸進。
13.B【解析】小學階段是發展學生個性非常重要的奠基時期。
14.C【解析】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職業角色多樣性。
15.C【解析】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職業后,師范教育才開始出現。
16.B【解析】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17.D 【解析】行動研究法就是身處教育第一線的研究者與受過專門訓練的科學研究者密切協作,以教育實踐中存在的某一問題為研究對象,通過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結果應用到自身從事的教育實踐中的一種研究方法。
18.B【解析】非智力因素是相對智力因素來說的,指與認識沒有直接關系的情感、意志、興趣、性格、需要、動機、目標、抱負、信念、世界觀等方面。
19.A【解析】德育在人的全面發展教育中起著導向和動力作用。
20.D【解析】選修課不屬于課外活動,它屬于課堂教學。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