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信念
D.道德行為
12.“性善論”和“性惡論”所反映的觀點是( )。
A.遺傳決定論
B.環境決定論
C.教育萬能論
D.共同作用論
13.學生品行不良問題的高峰期是( )。
A.9~10歲
B.13~14歲
C.16~17歲
D.20~22歲
14.相互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思維水平和( )。
A.交往經驗
B.交往頻率
C.心理品質
D.空間距離
15.一些自愿到邊遠貧困地區支教的志愿者的行為說明( )。
A.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是錯誤的
B.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并不具有最強大的力量
C.低級需要和高級需要并不是絕對對立的
D.不同的人對低級需要的需求是不同的
1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需要是動機產生的基礎,而動機是需要的具體表現形式
B.需要是動機產生的基礎,而且需要是動機的直接表現形式
C.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它與人的活動直接相關
D.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它與人的需要、活動目標相連
17.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這里的“省”是指( )的意思。
A.自我監督
B.自我體驗
C.自我控制
D.自我觀察
18.人的氣質主要受下列哪個選項的制約?( )
A.活動內容
B.社會關系
C.活動方式
D.高級神經活動類型
19.“江山易改,秉性難移”,說的是氣質具有( )。
A.可塑性
B.穩定性
C.天賦性
D.動力特性
20.人的身心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在于( )。
A.遺傳因素
B.環境因素
C.教育活動
D.個體因素
歷年真題:甘肅省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試題及答案
考前多做試題:2014教師資格考試題庫,沖刺必做!!
國考在即,抓住最后一次:2014教師資格輔導,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一次過關!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