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若是低年級的教師,將怎樣根據學生注意的特點組織好教學工作?
答:針對低年級小學生無意注意為主,而發展有意注意又為學習所必需,要做到:
(1)充分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2)通過課內外活動幫助學生組織和發展有意注意。
(3)積極訓練學生良好的注意習慣,提高注意品質。
2.教師應如何對班級中的小團體進行引導?
答:首先,教師要在任何時候都了解自己班級中的小團體的活動狀況、核心人物的態度以及人員的變遷。同時,還要了解班級的大部分成員對這些小團體的評價。
其次,教師要做好小團體的核心人物的工作。小團體的活動和作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些核心人物的態度。因此,做好他們的工作,是把握小團體的關鍵。
第三,教師要善于在班級中創造良好的情感氣氛,使班級的目標與小團體的目標在根本利益上是相容的,并努力使小團體的活動適應于班集體的活動。同時,教師要善于在各種活動中充分調動小團體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特長,并注意提高他們的活動質量。
第四,教師要冷靜地分析班集體中的輿論。學生對某個小團體或某同學的態度和評論,對于教師來說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第五,如果某個小團體的活動影響了成員的學習、健康或違背了常規,教師必須及時提出明確的要求和必要的限制,并向他們說明道理。對于少數受社會不良分子影響而出現違法行為的小團體則要采取果斷措施,切斷他們的不良社會聯系,并加強法制教育。
3.簡述性格的意志特征。
答: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自覺調節自己行為的方式和水平方面的個人特點,包括四個方面:(1)對行
為目標明確程度的性格特征,如目的性、獨立性、組織紀律性、沖動性及盲目性等;(2)對行為自覺控制水平的意志特征,如主動性、自制力等;(3)在緊急或困難條件下表現出的意志特征,如鎮定、果斷、勇敢等;(4)對貫徹執行行動方面的意志特征,如恒心、堅忍性等。
4.良好識記所依賴的條件有哪些?
答:(1)識記的目的任務愈明確,識記效果愈好。
(2)識記材料的性質與數量不同,識記的效果也不同。
(3)不同分析器對識記的效果的影響是不同的。
(4)主觀心理條件,諸如知識經驗、意識傾向、情緒、意志等因素也影響著識記效果。
(5)識記活動的性質,如技能學習與抽象知識的學習,由于活動性質不同,識記的效果也不同。
5.如何運用記憶規律,促進知識保持?
答:(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運用記憶術;(3)進行組塊化編碼;(4)適當過度學習;(5)合理進行復習。
四、論述題
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兒童的思維能力?
答:(1)發展兒童的言語能力
發展兒童的言語能力是小學各科教學面臨的共同任務。教師應當通過各種途徑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詞匯,使學生的思維有一個準確、得心應手的工具。發展的目標就是通過教學和訓練使兒童達到既能領會實際操作(制作、繪畫、解題、實驗等),又能正確使用口頭言語和書面言語表達出來。此外,引導兒童閱讀課外讀物,參加演講會、辯論會、故事會,舉辦黑板報、壁報等活動,可以進一步豐富學生的詞匯,促進正確地理解詞義,學會準確地表達思想感情,推動思維的靈活性、邏輯性的發展。
(2)豐富兒童的感性經驗
思維是在感知覺基礎上進行的高級認識活動。思維的全部材料來自感性經驗。因此,要發展兒童的思維,首先要豐富兒童的感性經驗。幫助小學兒童掌握豐富的、生動的感性知識是發展兒童思維的必要條件。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適當運用實物、圖片及各種直觀教具,并根據教育和教學的需要組織參觀訪問、游覽等活動。在活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全面觀察、深刻分析,積累思維的素材。但是,每一位教師都必須明白,感性經驗只是思維的材料,不是思維的結果。教師應設法引導學生將感性經驗上升為理性經驗,逐步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
(3)運用變式和比較,幫助兒童形成正確的概念
概念是思維的單位,讓兒童掌握正確的概念是發展思維的首要環節,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變式和比較起著重要的作用。變式就是將概念的正例加以變化,它有助于排除無關特征,突出有關特征;而比較則是讓兒童在正例與正例和正例與反例之間做對比,便于發現例證之間的共同的本質特征和非本質特征。
(4)教給兒童思考問題的方法
首先,針對小學兒童抽象思維水平不高的特點,教會學生以直觀材料幫助思維,例如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線段圖,就是幫助思維的好方法。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逐步借助線段圖理解題意,引導學生練習看圖、畫圖、講圖,訓練學生看圖后準確說明圖上怎么表示已知條件和問題,明白已知條件與問題間的關系,要求學生自己動手畫。第二步,在學生借助直觀圖幫助思維的同時,注意教給學生邏輯推理的方法,而不是停留在亂猜硬套或“依樣畫葫蘆”,培養學生歸納和演繹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歷年真題:甘肅省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試題及答案
考前多做試題:2014教師資格考試題庫,沖刺必做!!
國考在即,抓住最后一次:2014教師資格輔導,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一次過關!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