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認知學習按照從最簡單到最復雜的順序排列是:認知、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
2,D【解析】接受一發現,機械一有意義,這是劃分學習的兩個維度。這兩個維度之間不是互不依賴和彼此獨立的。接受學習可以是機械的,也可以是有意義的;發現學習可以是機械的,也可以是有意義的。在這兩個維度之間可以有許多過渡形式。
3.C【解析】兒童心理發展的敏感期,是指兒童學習某種知識和行為比較容易、心理某個方面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
4.A【解析】每個游戲都有認知和情感兩種成分,其外部行為表現主要有語言和行動兩種。
5.A【解析】根據游戲規則的內隱或外顯,把游戲分為創造性和規則游戲兩大類。
6.A【解析】游戲準備包括:(1)游戲時間;(2)游戲地點;(3)游戲材料;(4)經驗準備。
7.C【解析】略。
8.A【解析】一個概念可以從概念內涵、概念外延、概念內容、概念形式進行分析。
9.C【解析】略。
10.A【解析】三水平是指前習俗水平、習俗水平、后習俗水平。
11.B【解析】幼兒的道德情感發展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即道德情感的原倫理狀態時期(0歲~1.5歲或2歲)、前道德情感時期(1.5歲或2歲~3或4歲)、他律性或尊奉性道德情感時期(4歲~6或7歲)。
12.C【解析】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德的研究表明,智力與創造能力二者的關系為:低智蓖的人不可能有高創造能力;高智商的人并不都有高創造能力;創造能力低的人智商有高有低;創造能力高的人必須具有中等以上的智商。所以較高智商是創造能力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創造能力的充分發揮,除智力之外,還需有其他優良的因素作保證。
13.A【解析】幼兒創造性測量的一般原則:適用性原則與活動性原則。
14.D【解析】略。
15.B【解析】對應于教育目標的活動指導模式包括信息加工、社會交往、個人發展與行為訓練四種類型。
16.B【解析】系統的教師指導、教師對幼兒自我發現的指導和幼兒的自我指導是發現學習的三種指導類型。
17.D【解析】幼兒園教育活動情境創設的原則有:教育活動情境創設的互動性原則;教育活動情景創設的效用性原則;教育活動情境創設的特殊性原則;教育活動情景創設的安全性原則。
18.C【解析】背景型教育活動情境的創設涉及的要素包括教育活動的空間、時間、內容、材料、形式與氣氛等。
19.B【解析】幼兒園教育活動過程的評價包括: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等。
20.D【解析】不良親子互動的類型有拒絕型親子互動、支配型親子互動、過度保護型親子互動、服從型親子互動、矛盾型親子互動等。
二、名詞解釋
21.廣義的學習:是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借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
22.創造性學習:是指學習過程中的獨立思考,自己探索為基本學法,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勇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勇于尋求新的理論,不輕易放棄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
23.相對評價:是在被評價對象的群體中建立基準(通常均以該群體的平均水平作為這一基準),然后把該群體中的各個對象逐一與基準進行比較,以判斷該群體中每一成員的相對優勢。
24.師幼互動:是指在教師和幼兒之間發生的各種形式、各種性質和各種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響。
相關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