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教“寫”的概念時,分別以麻雀、雞、蝙蝠為例,是為學生提供(C )
A 比較
B 變式
C 正例與反例
D 概括
12.不屬于心智技能的是 ( B)
A 閱讀
B 吹拉彈唱
C 運算
D 記憶
13.組織策略屬于 ( B)
A 精加工策略
B 認知策略
C 元認知策略
D 調節策略
14.要求學生盡可能多地列舉由“大地”一詞所想到的事物,是為訓練學生的 ( A)
A 發散思維
B 推測與假設
C 好奇心
D 獨立性
15.小學生品德發展的關鍵年齡是 ( D)
A 6歲
B 7歲
C 8歲
D 9歲
16.心理輔導的基本目標是 ( D)
A 開發潛能
B 尋求發展
C 個案輔導
D 學會調適
17.行為目標的陳述依據是 ( )
A 可觀察和可測量的行為
B 行為產生的條件
C 行為的標準
D 具體目標
18.課堂管理始終制約著教學和評價的有效進行,其功能在于 ( )
A 引導
B 促進和維持
C 反饋
D 評價
19.就一個測驗的優劣而言,最為重要的指標是 ( )
A 信度
B 效度
C 區分度
D 難度
20.以下說法中,錯誤的為 ( )
A 與新教師相比,專家教師的課時計劃簡潔靈活,以學生為中心,并具有預見性
B 專家教師有完善的維持學生注意的方法
C 專家教師往往較注意課堂的細節
二、填空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具體而言,教育心理學主要旨在探討學生學習的 _____ 。
2.性別的個別差異表現在性格特征差異和 _____ 差異兩個方面。
3.小學兒童正值注意有意性迅速發展階段,注意的 _____ 能力表現出迅速發展的趨勢。
4. _____認為,操作性行為主要受強化規律的制約。
5.在世界范圍內最早對遺忘過程作系統研究的人是 _____。
6.最有利于學習效果提高的動機水平為 _____ 的動機激起水平。
7.習得的知識、技能與行為規范向品德與能力轉化的關鍵條件是 _____ 。
8.遷移產生的基本前提條件是學習者是否擁有相應 _____ 。
9.學習的熟練程度達到 _____ %時,記憶效果最好。
10.兒童在知道“青菜”、“蘿卜”等概念后,再學習“蔬菜”這一概念,屬于 _____ 學習。
11.在概念形成過程中, _____和比較起著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