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每小題6分,共24分)
20.教學規律與學原則區別在哪里?
教學規律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教學原則是人們制定的,屬于第二性東西,也就是說,教學原則是教學規律的反映,它可能符合教學規律,也可能背離教學規律。
教學規律是教學內部的本質聯系,表現的是一種必然性;教學原則是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強調的是“必須”,需要很好地去貫徹。
自然,教學規律是穩定的,教學原則由于是人們制定的,不同時代會提出一些新的原則,具有一定的變化性。這種區別,可以列成下表:
教學規律與教學原則的區別
教學規律教學原則
是客觀的具有主觀性
是穩定的有變化
反映的是“必然”表現的是“必須”
21.德育的內容是什么?
21.德育內容規定了學生發展的政治方向和應掌握的道德規范,是指用什么樣的思想意識和人生觀來教育學生。我國的德育內容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1)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是人們對自己祖國無限熱愛的一種崇高思想感情,同時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
(2)理想教育。理想是人們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從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出發,每個學生都應有自己的理想。
(3)集體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是無產階級人生觀,與資產階級個人主義人生觀有本質的區別,是衡量一個人思想覺悟高低的標志。
(4)勞動教育。勞動是每一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任何學生不管他干什么,首先是一個勞動者。
(5)自覺紀律教育。自覺紀律既是教育手段又是教育目的。
(6)民主與法制教育。
(7)科學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
(8)道德教育。
22.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點是什么?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教育目的的表述幾經變換,雖然提法不同,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總的來說,包括這樣幾個基本點:
(1)培養“勞動者”,或“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教育目的的這個規定。明確了我國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也指出了我國教育培養出來的人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價值。
(2)要求全面發展。這是我國教育目的的另一個基本點。它的含意,既指學生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的發展,同時,又指受教育者在德、智、體幾個方面得到發展。
(3)具有獨立個性。一個追求駕馭自己的人,才能自強和自立,才能有崇高的理想。所以,我國教育目的的基本點,還在于培養受教育者的獨立性,也就是說要使受教育者的個性充分發展,增強受教育者的主體意識,形成受教育者的開拓精神和創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個人價值。這也是現代人的重要特征。
23.什么是“分組教學”?意義何在?
分組教學,就是按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把他們分為水平不同組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分組教學大致有兩類:一類稱內部分組,即在傳統按年齡編班的班級內再按學生成績將他們分為若干小組,教師進行側重點各不相問的教學;一類稱外部分組,即取消年齡編班,改為按學生的能力或某些測驗成績編班。分組教學始于19世紀末,20世紀40年代曾受到尖銳批評?,F在,由于教育競爭加劇,分組教學重新受到重視。
分組教學最顯著的優點,在于它比班級上課更切合學生個人的水平和特點,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培養。但也產生了消極影響,容易使一些學生自卑,一些學生驕傲。再者,教師和家長的意愿常與學校的要求相矛盾,特別是在分組時,很難科學地鑒別學生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