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高等教育目的
一、名詞解釋
教育方針 教育方針是國家或政黨根據一定社會的政治、經濟要求,為實現一定時期的教育目的所規定的教育工作的總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總概括。
教育目的 人們在觀念上、思想上對教育對象的質量規格所做的總的設想或規定。
高等教育目的 人們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規格、知識的掌握寬度和深度、能力的范圍和要求、個性的發展、人格的完善等方面所做的規定。
培養目標 指教育目標或各級各類學校、各專業的具體培養要求。
專才教育 也叫專業教育,是以培養適應某一專業領域需要的人才的教育,為人才走向社會之前提供一種職業資格,是與職業的準備密切相關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通才教育 也叫通識教育,是一種有關非專業、廣泛的、非功利性的基本認識、技能和態度的教育。
二、簡答題
1、高等教育的目的觀主要有哪些?如何評價?
高等教育目的在價值取向上主要有自由教育目的、職業教育目的、普通教育目的以及人文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的目的。
(1)自由教育目的
基本觀點:以自由發展人的理性為目的的教育。強調智育的培養和理性的發展。
代表人物:(古希臘)亞里斯多德、(英)紐曼。
課程內容:“七藝”(哲學、算術、幾何學、天文、音樂理論、文法、修辭學);
評 價:自由教育對人性的發展是合理的;但過分強調知識的作用和無特定教育目的的教育沒有或較少顧及社會的發展需要,使大學與社會成為兩個不相干的部分。
(2)職業教育目的
基本觀點:以培養專業人才、養成學生的職業屬性為教育目的。
代表人物:中世紀大學
課程內容:重視專業課程
評 價:發展人的職業適應性,提高人的社會適應能力有利,但是容易使人處于“工具人”的地位,容易忽略人的情感、理性的發展和需要。
(3)普通教育目的
基本觀點: 以培養人的獨特品格和個人生活能力為核心內容的教育。目的在于為學生提供完滿生活所需要的價值觀、態度、知識和技能。
課程內容: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領域中與人的發展和社會需要相關的內容。
評價:普通教育吸取了自由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精華,有可取之處,特別是在大學教育初期。但是普通教育很難保證高等教育的專業性要求。
(4)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并重的教育目的
基本觀點:把普通教育的內容與精神融入到專業教育的全過程中去。即專業教育與人文教育并重。
課程內容:科學教育、人文教育目的觀。
評 價:知識經濟時代對高等教育培養人的內在規定性使然。值得提倡的高等教育目的觀
2、簡述專才教育與通才教育相結合的主要模式。
通才教育:與職業準備不密切相關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專才教育:與職業準備密切相關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
(1)學科專業綜合發展模式
(2)學分制與選課制相結合的模式
(3)不分專業模式
(4)產學研結合模式
3、當前我國的教育方針是什么?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