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參考答案]
材料分析
通過欣賞《江山如此多嬌》這幅中國美術史上的巨作,了解其創作過程,以及畫家怎樣通過獨特的構思和藝術表現手法,有效融合塞北、江南、長江、長城的祖國風貌和四季的變化,凸顯《沁園春·雪》的主題,使毛主席創作的詩詞意境得到淋漓盡致的演繹。同時該作品還有效融合了金陵畫派代表畫家傅抱石先生獨創的“抱石皴”奔放、濃厚的風格,以及嶺南畫派代表畫家關山月先生細致柔和的表現風格,將傳統山水畫中那種脫離塵世的清高改變為結合現實的歌頌。開創了一種嶄新的山水畫的樣式。
教師引領學生從多角度欣賞與認識美術作品,借助實景照片的對比創設欣賞情境,提高視覺感受,加強理解與評述能力,運用體驗、比較等教學手段初步了解鑒賞美術作品的基本方法,豐富學生的欣賞技巧,拓展評述內涵,使學生逐漸認識到創造力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本領。通過欣賞、評述這幅作品充分發揮美術的熏陶作用,讓學生產生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自豪感和時代自豪感,提高對自然美、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的興趣,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
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美術作品的產生離不開生活,以及創造性構思和技巧。
教學難點:理解美術作品的產生與現實生活的關系。
教學思路
七年級的學生在思維的邏輯性和統籌性上還略顯稚嫩,雖然在對圖形的感性認知上已有一定基礎,但是教師仍應強化學生思維的感性特征,創設情感體驗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愉快的審美體驗中逐漸熟悉運用基本的美術語言,了解圖畫中所涉及的藝術形式,理解作品中所承載的厚重的人文內涵。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很短,要想高質量地完成教學目標,就需要教師在一節課中多設計幾個教學高潮點,直線思維與發散思維同時強化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這幅畫是一幅具有創造性的美術作品。在宏觀認知上它還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有著厚重的歷史價值。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要解讀繪畫構思與技巧的創新,還要了解到它創造性地展現了豐富的人文價值。
教學過程
一、導入環節
1.教師活動:以歌曲《我和我的祖國》為背景音樂,觀看祖國壯麗山河的實景照片,教師適時引導學生一起欣賞毛主席的著名詩詞《沁園春·雪》。
學生活動:認真傾聽、細致觀察。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教師活動:快速畫出中國版圖的輪廓線。
提出討論:這樣的圖形作為歌頌祖國山川美景的圖畫可以嗎?說說你的觀點。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回答提問。
3.教師活動: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也是一種造型藝術。符號化的形象可以傳遞出山川美景嗎?說說你的觀點。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并回答提問。
(設計意圖:通過討論引發思辨精神,引入本課課題)
二、發展階段
1.教師活動:提出設想,命題式地引導學生:剛才我們欣賞的毛主席詩詞展現了恢宏的場景和豪邁的氣概。要是讓你把祖國的四季、南北的風光、長城內外、黃河長江組合到一幅畫面上,你會不會覺得有難度呢?和同學們一起欣賞教材中的繪畫作品《江山如此多嬌》,教師介紹畫幅尺寸、繪畫技巧,組織學生對作品進行觀察分析。
提問:(1)從構圖角度分析,近景、中景、遠景分別是什么?
(2)從色彩角度分析,畫中是怎樣體現出季節、時間段的?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回答提問。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學會用美術語言描述畫面)
(3)圖畫中的形象分別具有哪些象征意義?
(4)畫家們是通過怎樣的視角表現如此宏大的場景的?換種表現視角行不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回答提問。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學會從多角度欣賞與認識美術作品)
2.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幾塊不同質地的石頭,找幾位同學觸摸之后對其質感進行評價,以便更好地理解畫家對山石肌理感的表現。
(1)了解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分析紅日的霞光對畫面整體氣氛的烘托作用。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體驗“肌理”的含義,回答提問。
(設計意圖:逐步提高視覺感受,提高對作品的理解與表述能力)
(三)展示與講評階段
教師活動:在古畫論里,繪畫有著“明勸誡,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鑒”的作用,而現代的新山水畫在與人文環境的關系中,有哪些價值上的創新呢?以該作品為例,試做討論。
1.再現偉人詩詞的豪邁,歌頌革命氣概。
2.作品與所處環境和諧統一,深化主題。
3.這幅傳世之作的誕生可以說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回答提問。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畫面,在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深化對作品的理解)
(四)收尾與整理階段
教師活動:組織學生完成教材中的活動一:結合本課所欣賞的美術作品,談一談自己怎么理解美術是一種創造美的藝術。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回答提問。
(設計意圖:拓展思路,評價教學效果,深化對美術作品表現性手法的感悟)
三、課后拓展
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和齊白石先生的《蛙聲十里出山泉》,體味山水畫的意境,理解“筆墨當隨時代”的意義,以及命題創作中的巧思與獨特技巧表現。課后寫出一篇欣賞感悟。
學生活動:細致觀察,積極思考,撰寫文章
(設計意圖:深化對美術富于創造力表現的理解,拓展視野,提高對美術作品的欣賞興趣)
真題推薦:2014上半年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233網校真題解析班,全面分析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