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l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
1.學習完《變色龍》,同學們對契訶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老師趁機向大家推薦了他的其他作品,讓大家課后閱讀,下列不適合推薦的是()。
A.《裝在套子里的人》
B.《小公務員之死》
C.《萬尼亞舅舅》
D.《羊脂球》
2.初中生文體意識還不是很強烈,經常會在寫作中亂了陣腳,為了使學生對各種文體能有所認識和了解,并且能夠應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需要教師在日常閱讀教學中,滲透文體知識,下列課文中屬于小說的是()。
A.美國/勒曼《音樂之聲》
B.俄國/契訶夫《變色龍》
C.丹麥/安徒生《丑小鴨》
D.丹麥/勃蘭兌斯《人生》
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7~9年級的閱讀要求中明確提出:“能夠區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為了達成這一目標,語文老師應該結合所學文本,對其文體知識進行必要的介紹。下面是一位老師在課件上出示的關于文體的有關常識,其中敘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形式多樣,就表達方式說,有抒情詩、敘事詩和說理詩;就體裁說,有舊體詩和新詩
B.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節和自然環境
C.散文這種體裁,精粹簡練,形式自由,能夠比較迅速地反映生活
D.戲劇的種類很多,根據不同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可以分為話劇、歌劇、舞劇等
4.教學《二泉映月》時,教師出示了坐在“天下第二泉”旁的阿炳塑像的圖片,并介紹阿炳坎坷的一生,從而導人對課文的學習。這位老師的課堂導入屬于下列哪種導入方式?()
A.解題導入法
B.情境導入法
C.介紹背景導入法
D.案例導人法
5.講解小說語言時,老師為了讓學生體味人物和語言的關系,讓大家從小說中找一兩句人物的代表語言,并注明出處。下列是學生的作業,其中有誤的一項是()。
A.“我因為聽說中國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擔心,怕你不肯解剖尸體。現在總算放心了,沒有這回事。”(《藤野先生》中的藤野)
B.“這不能。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雞,角雞,鵓鴣,藍背……”(《故鄉》中的閏土)
C.“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樣寫的?”(《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中的賈雨村)
D.“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長打聽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別叫這小子又回來吃咱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麗絲)
6.詩歌教學中,吟誦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但是教師也不能一味地讓學生放聲朗讀,而是要給予適當的指導,下面是教師在早讀時聽到的一些學生朗讀,其中需要教師糾正的是()。
A.而無/車馬喧
B.飛鳥/相與還
C.晉陶淵明/獨愛菊
D.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7.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時,學生根據要求對課文中的字詞進行了翻譯,請找出其中翻譯有誤的一項。()
A.朝服衣冠 服:衣服
B.明日徐公來明日:第二天
C.窺鏡而自視窺鏡:照鏡子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愛
8.學習《曹劌論戰》時,老師讓學生們想一想,有哪些詩句可以表現出魯國當時岌岌可危的形勢,下列是學生的一些回答,其中最合適的一項是()。
A.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Et風雨大作》)
B.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雁門太守行》)
C.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D.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9.下列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7~9年級閱讀目標與內容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B.能夠區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文學樣式
C.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
D.養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于300字。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
10.下面是一些學生對課文的描述和理解,其中有誤的是()。
A.朱自清的《背影》中,父親的背影雖已遠去,卻永遠地定格在了作者的淚光中
B.在德國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課》里,韓麥爾先生書寫了一曲悲壯的愛國主義之歌
C.“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在國難當頭、山河淪陷的年代,詩人艾青抒發了他對祖國——大地母親最深沉的愛
D.小說《孔乙己》中,魯迅把舊中國濃縮為一個魯鎮,把焦點聚集在咸亨酒店,把悲劇演繹在街邊的柜臺旁,把炎涼的世態投影到孔乙己身上
11.閱讀下面綜合性學習《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教學實錄(節選),按要求答題(畫線語句的序號與選項的序號是對應的)。
下面對畫線部分的理解不準確的是()。
A.既然是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總結匯報,那教師導人就比較多余,可以直接進入學生小組活動
B.第一組同學從不同側面展示了本組搜集整合的孔孟的生平、主要經歷等資料,材料充實,思路清晰,特別是持孔孟畫像上臺講述的做法形象而有創意。
C.這組所搜集的資料時空跨度大,又散見于各處,做起來有難度,但群體合作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一組同學展示的成果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D.教師總結收獲,肯定了學生的能力和努力,能夠激發他們更加上進,并且針對學習布置了寫作任務,達到及時鞏固的目的
12.下面是某校語文教研活動的一個小記錄,閱讀并按要求答題。。
圍繞《三打白骨精》的教研,老師自覺閱讀《西游記》原著,更讀了《四百年西游記學術史》《西游記與民俗文化》《名家讀西游記》《看罷西游不成經》等評論著作,《文學理論》《文學概論》《當代西方文論》《中國敘事學》《現代小說美學》等文藝理論書籍。《三打白骨精》的教研活動結束后,陸續共讀兒童文學名著《長襪子皮皮》,推薦有益于提高教師朗讀水平的《朗誦學》……
對以上材料理解不正確的是()。
A.語文教師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不僅要在日復一日的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自我修煉、積累經驗,更要注意為自己的專業發展積淀來自根部的力量一文學素養的提升
B.讀書,是每個語文教師專業成長必需的生命方式,從這樣的意義和高度上講,教師就必須讀書
C.伴隨讀書,也可以開展一系列的活動,比如考試、答題、研討、講座等,這樣能夠更好地激發閱讀興趣
D.語文教師應將主要精力用在研讀教材中的選文上,不用花費時間去讀書
13.閱讀下面的課堂實錄(節選),按要求答題。
師:歌唱藝術是音樂的音響和語詞的完美結合,羅曼•羅蘭曾說:“人類的美麗的語言的價值,遠超過歌的價值,沒有什么可以和它相比;它的高低抑揚,對于表現情感是不可勝數的。就是歌也得回到單純的語言。”.可見,歌詞在歌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你們唱歌的時候,是否細細品味過這些歌詞呢?
生1:《東風破》是我的最愛,而我更喜歡它富于古典韻味的歌詞,特別是“你走之后,酒暖回憶思念瘦,水向東流,時間怎么偷”這句相當精彩,一個“瘦”字,體現出主人公內心的寂寞和痛苦;而“偷”字,更給人一種時間逝去卻又無可奈何的感覺。
生2:《夢想繽紛》的歌詞,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如“打開寧靜的天空當作畫布”,將“天空,,比喻成“畫布”,表現青少年天真可愛、異想天開的個性,使人眼前一亮,心情愉快,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生3:《送別》作者特別善于抓住一些景物來突出離別的憂傷,如“長亭”“古道”“晚風”“夕陽”.整個畫面流露出一份淡淡的憂傷。而后面的“濁酒”“別夢寒”都深深地撥動人的心弦,與作者產生共鳴。
生4:我也喜歡《送別》,詞中“晚風拂柳笛聲殘”寫離別之時,連笛聲也歌不成調子,更加渲染出離別情感的憂傷、意境的凄涼。
生5:《真心英雄》中我最喜歡“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形象的語言蘊含深刻的道理:成功兩個字好寫,但要做到,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
生6:《一千零一個愿望》中“踮起腳尖就更靠近陽光”,“踮起”二字寫出了距離的短小。“更”字告訴我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哪怕是微小的--?點成功,都離你心中的“陽光”更近了一步。
師:的確,優美的語言所激發出的生動情感,可以凈化人的心靈,陶冶人的情操;而生動的旋律與歌詞的完美配合使歌曲要表達的情感得以淋漓盡致地顯現,滋養一代又一代人。讓我們運用音樂的知識,來賞析一首首熟悉的歌曲。
結合下述課堂實錄,下面理解不準確的是()。,
A.語文學習是在不斷地內視、發現、理解已有的生活體驗及其意義;而已有的生活體驗也在不斷地解讀語文,生活體驗愈豐富,愈能從不同的角度和深度進入語文并掌握語文。本次活動,把語文學習與生活體驗相聯系,互補共效,獲得了雙倍的意義
B.有的同學選擇的歌曲既是流行音樂,又是一首情歌,教師應該適當引導,讓學生去欣賞更高雅的音樂
C.本次活動引導學生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欣賞能力
D.突破狹隘的語文學科界限,大膽在語文學習中引入淺顯的音樂欣賞,實現語文學科向其他領域的合理與適度滲透
14.閱讀下面的教學案例,按要求答題。
一個學生學過《桃花源記》后問老師:“‘仿佛若有光’中的‘仿佛’‘若’都是好像的意思嗎?如果是,那是否重復了?這個問題課本上沒有注釋,教學參考書里也沒有給答案,教師便動員學生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后來一個學生借助老版《辭海》解決了這個疑難問題:“仿佛,視不是也。《字林》:仿佛,見不審也。”有個學生補充說:“見不審,就是看不清楚的意思,這一句可譯為看不清楚,隱隱約約,好像有光亮。”在接下來的課堂上,老師讓這兩位同學上臺向大家解釋了這個問題,并且鼓勵了他們這種積極探究的精神。
對上述教學案例,以下評價不正確的是()。
A.查閱《辭海》等工具書已經超出了中學生的能力范疇,該教師不應該把這么難的問題拋給學生
B.學習的過程,又是一個不斷發展的認識運動過程,它往往要經歷一個無疑一生疑——解疑——領會的過程,只有經歷了自己的探索,這樣的知識才能真正被掌握
C.在查詢探究中,學生可以主動思考、主動探索,教師做到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D.教師的處理方法可以增強學生的交流能力
15.閱讀《傅雷家書》的教學實錄(節選),按要求答題(畫線語句的序號與選項的序號是對應的)。
下面對藏線部分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這位學生能夠大膽提出自己的疑問,說明對文章進行了深刻的獨立思考
B.教師沒有直接解答學生的疑問,而是把難題拋給了其他學生,這樣會喪失自己在學生中的威信
C.教師在學生解答出了“堅強”的含義之后,循循善誘,適時地引導他們去揭示堅強的最高境界D.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即時的肯定,又引用詩句,使得課堂充滿了人文氣息
D.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即時肯定,又引用詩句,使得課堂充滿了人文氣息
真題推薦:2014上半年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 233網校真題解析班,全面分析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