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1.[參考答案]
教學中主要是靠上課來向學生傳授知識,在上課的四個環節中其它三個環節是上課的準備和補充環節,只有上好課才能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質量。上好一節課必須要以現代教學理論為指導,遵循教學規律,全面貫徹教學原則,善于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此外還要注意以下要求:①明確教學目的。②保證教學的科學性與思想性。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④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計劃。⑤組織好教學活動。⑥布置好課外作業。
2.[參考答案]
(1)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應該是科學的規律性的知識。
(2)必須科學地組織教學過程。
(3)重視教學中學生的操作與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與能力,提傳學生積極參與實踐的時間和空間。
(4)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
3.[參考答案]
教學過程是一個認識過程,也是認識的一種特殊形式。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學生個體的認識,是由教師領導未成熟的主體通過學習知識去間接認識世界。學生的認識特殊性表現在:認識的間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及有領導的認識。
4.[參考答案]
教學原則是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和對教學過程規律的認識而制定的指導教學工作的基本準則。教學原則貫穿于各項教學活動之中,它的正確和靈活運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我國中學教學原則有: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鞏固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四、論述題
[參考答案]
在集體教學中,教師雖然意識到要平等、民主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但會不可避免的只對部分成績較好的同學關注和鼓勵,而忽略了大部分成績一般的學生,這樣就產生了不公平的現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消除這種現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
(1)削減班級人數,推行班級規模小型化,改換座位排列方式。教育實踐也進一步證明,班級規模會以潛在的方式影響學生的學習與行為,而只有小型化班級才有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也有助于學生情感的豐富和發展,有助于課堂教學公平的實現。因此,改換學生座次的排列方式也是促進課堂教學公平的一個重要舉措。
(2)實施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在班級授課制下,課堂要求的一致性與學生學習可能的差異性始終是一對矛盾。為解決這個問題,其中一個有效課堂組織形式就是對學生實施分層教學,即根據學生的差異實施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將學習可能性大致相似的學生組合在一起。班內形成若干個分層學習小組,然后教師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使全體學生都得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另外,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班級具體情況,恰當地選擇師生問答式、對組式、4人小組式、小組集體式、全班式等多種課堂組織形式,以促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3)科學合理地進行教師評價。傳統的“應試教育”主導下的教師評價,把學生考試成績同學校對教師的獎懲、評聘直接掛鉤,并在此基礎上對教師實行“末位淘汰制”。教師評價直接影響著教師對待學生的方式,從而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公平。課堂的教學內容難度、教學方式都以優秀生為參照,全然不顧那些發展相對滯后的學生,顯露出課堂教學的極端不公平。因此,促進課堂教學公平的實現,應科學合理地評價教師的勞動,使教師評價體現出教師勞動“育人”的根本特點,體現出教師勞動的創造性、個體性以及教師勞動成果的集體性、滯后性等特點來,而摒棄那種唯學生考試成績是舉的片面的教師評價方式。
(4)提高教師待遇,提升教師精神境界。一方面,我們不能脫離人生命的本質而奢談人精神境界的提升,應切實保障教師正當合理的物質利益并努力提高教師待遇,為良好的師德和師風的確立奠定可靠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有了合理的物質利益保障,并非意味著教師崇高的精神境界就會自然而然地形成,還應加強師德建設,提升教師精神境界。一個對教育有著堅定的事業心和對育人滿腔熱忱的教師,自然會對學生充盈著滿腔喜悅,關注每個學生的全面成長。
(5)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理應以一種平常的心態來看待自己,與學生建立起一種互尊互愛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同時,還應樹立一種正確的學生觀:每個學生都是擁有獨立人格、發展的個體,都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當然,由于影響課堂教學公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加之某些主觀因素的難以控制,這就決定了充分實現課堂教學公平將是一項艱巨的事情。不過我們仍然堅信,隨著人們民主平等意識的增強和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不公平現象將會逐步得到糾正,將會最大可能地保證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使每個受教育者都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五、案例題
1.[參考答案]
(一)開展師德建設的重要意義
(1)師德建設是新時期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教師既是人才的培養者,也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示范者。師德建設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因此,加強師德建設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
(2)師德建設是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的需要。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不僅表現在高學歷和高職稱方面,也表現在高尚的道德素養方面。近年來,隨著形勢的變化,受社會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響,少數教師的職業道德出現了下滑趨勢。盡管這些情況只是在少數教師中存在,但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3)師德建設是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師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主力軍,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實施者,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僅需要教師轉變思想和觀念,更新知識,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更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
(二)開展師德建設的途徑加強師德建設,提高師德形象,對教育事業的發展、教育質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途徑如下:
(1)校長在師德方面應該是教師表率,首先校長也是教師,校長和教師一樣要遵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雖然校長有時不能一一面對學生,但在某種意義上說,其重要性比教師更大。
(2)公正、公平的教研機制,良好的教研氛圍需要學校教科研人員良好的師德來支撐。學校教科研人員是引領教師的教師,引領教師去思考、去研究、去實踐,并要求在教研工作中做到公正、公平,重視每一位教師的專業成長,給每一位教師平等的發展機會。這也要求教科研人員具有良好的師德。
(3)學校黨組織要參與對教師的師德教育。學校黨組織擔任著教師的師德培訓和指導工作,對教師具有一定的親和力,教師也愿意把自己在工作中的成績和困難、思想上的問題向教研員傾訴。所以學校黨組織不僅要對教師在業務上加以指導幫助,而且在思想上也要多加關心。
2.[參考答案]
這位教師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因為他的教學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的,并正確地對待了學生間的個別差異,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從而使全體學生,包括差生在內,都得到了高敦率的發展。
歷年試題:
在線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