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論述題
1.答:(1)以提高素質、發展個性為導向,制定適合班集體實際水平的發展目標;
(2)依據班級發展目標制定各科教學、班級教育工作、班級活動目標體系,為班級教育和教學過程提供可操作、可測度的質量指標和合格標準;
(3)引導學生設計“自主學習,自我教育”的學習和發展目標,激勵集體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抬起頭來走路。在班級集體的目標管理中,既要注重提高班集體的整體發展水平,又要為集體中每個成員精心設計個性發展目標,并創造達到合理的個體目標的機會和條件,使集體中的每個成員在“合格+特長”的集體目標下樹立自尊、自信、自強的自我形象。
2.答:新世紀課程改革應朝以下幾個方面發展:
(1)提升課程改革的理念水平和理論品位;
(2)在課程政策上,要實現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的整合;
(3)在課程內容上,要實現學科知識與個人知識的內在整合;
(4)在課程結構上,要更新課程種類,恰當分析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的關系,努力實現課程的綜合化;
(5)在課程實施上,要超越忠實取向,走向互相適應和課程創新取向;
(6)在課程評價上,要超越目標取向的評價,走向過程取向和主體取向的評價。
五、應用題
答:1.校本課程的優勢:校本課程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體現學校的辦學特點;校本課程是一個持續的、報考的、逐步完善的過程,教師能夠根據情況的變化,經常修訂校本課程;使用校本課程能夠使教師獲得工作的滿足感和感應感,從而增強教師參與學校其他工作的興趣和積極性;校本課程鼓勵和吸收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人士參與。
2.負面效應:擴大了學校與學校之間課程的差異,加強了學校與學校之間教育質量的不平衡;涉及范圍大,部分教師可能缺乏開發校本課程的專門理論和專門技能;加大了學校的教育資源的耗費;頻繁的教師流動使教師無法正常參與校本課程的編制、實施、評價、修訂人追蹤,影響了校本課程的質量和連續性。
試題推薦:
歷年真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