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1.(1)獲得與消退。當條件刺激先于無條件刺激出現,間隔時間很短(幾乎同時出現),二者多次重復,則可以建立一個條件作用;而如果條件刺激重復出現多次而沒有無條件刺激相伴隨,則條件反應變得越來越弱,并最終消失。
(2)刺激泛化與分化。刺激泛化指人和動物一旦學會對某一特定的條件刺激做出條件反應,其他與該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也能誘發其條件反應。刺激分化則指通過選擇性強化和消退使有機體學會對條件刺激和與條件刺激相類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應。刺激泛化與分化是互補的過程。
2.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個:
(1)流暢性。對同一問題,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表示思維的流暢性越高。
(2)變通性。靈活性指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不墨守成規,不鉆牛角尖。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對同一問題,想出不同類型答案越多者,變通性越高。
(3)獨創性。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能獨具慧眼,想出不同尋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輩的方法,具有新奇性。
3.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主要由以下三個方面的內驅力組成,即認知的內驅力、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和附屬的內驅力。
(1)認知內驅力是一種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識,系統地闡述并解決問題的需要。
是一種指向學習任務本身的動機。
(2)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是指個體由自己的學業成就而獲得相應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不直接指向知識和學習任務本身,而是把學業成就看成做是贏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3)附屬內驅力是指個體為了獲得長者(如教師、家長等)的贊許和同伴的接納而表現出來的把工作、學習搞好的一種需要。即學生努力學習求得學業成就,并不是把這種成就看成贏得地位的手段,而是為了從長者那里得到贊許或許可。
4.一般認為。高創造性者具有以下個性特征:
(1)具有幽默感;
(2)有抱負和強烈的動機;
(3)能夠容忍模糊與錯誤;
(4)喜歡幻想;
(5)具有強烈的好奇心;
(6)有獨立性。
5.(1)教師的認知特征與職業成就之間的關系。在智力與知識達到一定水平之后,教師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以及口頭表達能力和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是影響教學效果的主要認知特征。
(2)教師的人格特征與職業成就之間的關系。在教師的人格特征中,有兩個重要特征對教學效果有顯著影響:一是教師的熱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師富于激勵和想象的傾向性。
四、論述題
1.①布盧姆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大類。
②認知目標分為知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和評價六個層次。
2.(1)靈活選用實物直觀和模象直觀。實物直觀雖然真切,但是難以突出本質要素
和關鍵特征;而模象直觀雖然與實際事物之間有一定距離,卻有利于突出本質要素和關鍵特征。因此,一般而言,模象直觀的教學效果優于實物直觀。
(2)加強詞與形象的配合。在形象的直觀過程中,教師首先應提供明確的觀察目標,提出確切的觀察指導。其次,形象的直觀結果應以確切的詞加以表述。再次。應依據教學任務。選擇合理的詞與形象的結合方式。
(3)運用感知規律,突出直觀對象的特點。①強度律;②差異律;③活動律;④結合律。
(4)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直觀過程中,教師通過對一定直觀教材的操縱,其效果如何主要取決于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前,必須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任務。觀察過程中,要認真培養學生觀察的技能和方法。觀察后,要求學生做觀察記錄或報告。
(5)讓學生充分參與直觀過程。在直觀過程中,應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在可能的情況下,應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操作。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