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 C【解析】最近發展區理論是由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提出來的。維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對兒童的發展能起到主導作用和促進作用,但需要確定兒童發展的兩種水平:一種是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另一種是兒童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距離。就是“最近發展區”。
2. C 【解析】根據現有問題狀態與目標狀態的相似關系,依據經驗或直覺選擇解法的假設方式稱之為啟發式方法。
3. C 【解析】略
4.D 【解析】練習是學習者對學習任務的重復接觸或從復反應,是形成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關鍵環節,是學習在心智技能和動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徑。
5. B 【解析】當先前學習的記憶內容,隨著時間的流逝,受到其他活動或刺激的影響,記憶力逐漸減弱的現象,就稱之為“倒攝抑制”。
6.D 【解析】略
7. B 【解析】符合場依存型的定義。
8. D 【解析】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為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故選D。
9. B 【解析】變式是通過變更對象的非本質特征麗形成的表現形式。變更人們觀察事物 的角度或方法,以突出對象的本質特征,突出那些隱蔽的本質要素。故選擇B。
10.A 【解析】前攝抑制是指先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后學習的材料的干擾做用。
11.D 【解析】組織策略是學習和記憶新信息的重要手段,其方法是將學習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單元,并把這些小的單元置于適當的類別之中,從而使每項信息和其他信息聯系在一起。故選D。
12.B 【解析】聚合思維是指從已知信息中產生邏輯結論,從現成資料中尋求正確答案的一種有方向、有條理的思維方式。故本題選擇B。
13.A 【解析】略
14.B 【解析】他律道德是指青少年的道德判斷受他自身以外的客觀的價值標準支配。
15.D 【解析】略
16.A 【解析】通過遺忘曲線可以看到,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過程最初進展得很快,以后逐漸緩慢,過了相當的時間后,幾乎不再遺忘。我們應該在學習結束后立刻復習。
17.A 【解析】略
18.A 【解析】總結性評價是指在一門課程或教學活動結束后進行的評價。
19.B 【解析】教師在教學過程結束后,對自己工作的總結、交流討論是反思教學經驗。
20.D 【解析】新教師自我成長的“基本途徑”為閱讀、模仿、悟課、交流、反思、幫教和總結。故本題應選擇D。
二、填空題
1.智力差異
2.認知結構
3.外部學習動機
4.具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努力克服,而又力所能及的
5.IQ
6.比納
7.動作技能
8.發散思維
9.長時記憶
10.心向(定勢)
11.序列性
12.內化
13.班級規模的控制
14.對學生課堂行為所施加的準則與控制
15.關注學生
16.內部言語動作階段
17.問題
18.放任型
19.吸引與排斥
20.系統脫敏法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