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學《奇函數的性質》
1、題目:奇函數的性質
2、內容:
3、基本要求
(1)讓學生理解奇函數的含義,并能夠利用奇函數的性質解決問題。
(2)教學中注意師生間的交流互動,有適當的提問環節,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
(3)要求配合教學內容有適當的板書設計。
(4)請在10分鐘內完成試講內容。
答辯題目:
1定義在R上的奇函數,x=0處的函數值如何?為什么?
2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什么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回顧偶函數的定義及性質。
教師引導:偶函數是軸對稱性質在函數圖象中的一種特殊體現。除了軸對稱,我們還學過什么樣的對稱性呢?
預設:還有中心對稱。
引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中心對稱性質在函數圖象中的一種特殊體現。
板書課題《奇函數的性質》。
【參考答案】
知識與技能:理解并掌握奇函數的定義及其性質,會靈活運用奇函數的性質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經歷奇函數概念的形成過程,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信心,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高中數學《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
1、題目:高中數學《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
2、內容:
3、基本要求:
(1)如果教學期間需要其他輔助教學工具,進行演示即可
(2)讓學生結合生活實例理解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
(3)教學中注意師生間的交流互動,有適當的提問環節,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4)要求配合教學內容有適當的板書設計。
(5)請在10分鐘內完成試講內容。
答辯題目:
1本節課在教材中有著什么樣的地位和作用?
2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對于探究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你是如何設計的?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知
回顧直線與直線、直線與平面的位置關系。提問: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又是如何的呢?
引出課題——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
(三)課堂練習
如果三個平面兩兩相交,那么它們的交線有多少條?畫出圖形表示你的結論。
(四)小結作業
提問:今天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回顧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
課后作業:練習題目。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本節課在教材中有著什么樣的地位和作用?
【參考答案】
《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選自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二第二章第一節,本節課主要講解的是平面與平面的相交和平行,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平面》,認識了平面,了解了一些相關的公理,本節課是對學生原有的平面知識的拓展,也為今后學習空間立體幾何打下基礎,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2.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對于探究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你是如何設計的?
【參考答案】
首先,設置了兩個活動,一個是讓學生將兩本書看做兩個平面,在移動和翻轉的過程中觀察它們的位置關系有幾種,另一個是觀察出示的長方體,思考圍成長方體的六個面兩兩之間的位置關系有幾種。通過這兩個活動,讓學生結合實例思考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有幾種,最后師生共同總結出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并說明如何用圖形表示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接著,讓學生自己嘗試用圖形表示。最后設置小組討論,根據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探究直線與直線的位置關系。整個教學過程,采用學生觀察,師生總結,最后設置問題,將知識形成體系的方式來探究平面與平面的位置關系。
高中數學《余弦定理的證明》
1、題目:余弦定理的證明
2、內容:
基本要求
(1)讓學生理解余弦定理的證明過程
(2)教學中注意師生間的交流互動,有適當的提問環節,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3)要求配合教學內容有適當的板書設計
(4)請在10分鐘內完成試講內容
1.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決哪幾類解三角形的問題?
2.如何備好一節課?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情景導入:多媒體展示修路工人開鑿山地隧道的情境圖。提問:“為了測量山地隧道的長度,工人先在山頂選一個位置A,量出A點到隧道兩端的距離AB、AC及AB與AC的夾角,最后算出隧道長度。哪位同學能說說這是一個什么數學問題?”
預設:已知三角形兩邊及其夾角,去求另一邊的數學問題。
提問:“那工人們是如何算出來的呢?”
引發認知沖入,從而引出課題。
(四)小結作業
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課后題。
【板書設計】
【答辯題目解析】
1.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決哪幾類解三角形的問題?
【參考答案】
(1)已知三邊,求三個角。
(2)已知兩邊和夾角,求第三邊和其他兩個角。
2.如何備好一節課?
【參考答案】
一節好的數學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準備:
首先,備教材,教材分析是教師備好課、上好課的基本保證,對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提升教學質量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分析教材的過程既是教學科學把握教學內容、加深對教育理論的重要前提,更是教師進行教學研究的一種主要方法。
其次,備學生。教學的基本前提是為了學生而進行的教學,其根本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因此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所面對的學生特點。
最后,備教學方法?,F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
下載233網校APP,可獲取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小編推薦:教師資格證面試考試流程 面試考生須知
真題推薦:歷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通關秘籍: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講師將面試情景還原,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免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