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樂《阿瑪勒火》
【基本要求】
1、試講10分鐘之內完成
2、試講過程中需要體驗欣賞環節
3、試講需要有舞蹈創編環節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播放《坐上火車去拉薩》音頻,并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首歌描述的是哪個地方?哪個民族?”
學生自由回答。(拉薩,藏族)
教師總結并追問:“那我們坐上火車去拉薩去干嘛呢?”由此,順勢引入拉薩地區歌舞音樂《阿瑪勒火》的學習。
(二)初步感知
1.初聽樂曲,教師進行提問:樂曲表達了什么情緒?聽此樂曲可以想象一幅什么樣的場景?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進行總結:作品的情緒優美抒情;表現了藏族人民熱情歌舞的熱鬧場景。
2.再次聆聽歌曲思考,并提問學生:歌曲可以分成幾段?每段的開頭結尾都有什么特征?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進行總結:歌曲可以分成兩段,開頭都用“阿瑪勒火”這個襯詞,且每段結尾都用相同的旋律結尾。
(三)探究學習
1.教師彈奏鋼琴伴奏,并請學生唱譜。感受、強調旋律的強弱變化及情緒特點。
2.教師引導學生完整唱譜,并引導學生發現歌譜中的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進行總結:旋律中出現了臨時變音記號、波音等。
3.教師采用鋼琴指導的方式,講解并鞏固變音記號、波音記號的正確演唱方法,之后帶領學生完整演唱譜例。
4.教師唱詞,學生跟唱,并請學生思考:“可以從歌詞中體會到什么樣的情感特征?”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進行總結:歌詞描述藏族風土人情,表達藏族人民與解放軍的深厚情誼。
5.教師帶領學生完整聆聽歌曲,并思考:“襯詞的作用是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進行總結:襯詞的作用是強調民族特征,突出情感表達。
6.教師請學生觀看阿瑪勒火視頻,學生小聲哼唱,并請學生觀察:“在視頻歌曲部分與舞曲部分分別有什么特征?”
學生進行討論之后,自由回答。
教師進行總結:歌曲部分音樂優美典雅,并伴以簡單的舞蹈動作。舞曲部分音樂輕快,舞者只舞不唱。
7.教師引出囊瑪這一民歌體裁,簡單進行介紹。
囊瑪是西藏古城拉薩獨有的一種格調很高的民間歌舞藝術形式。由扎年、揚琴、笛子、特胡、藏胡琴和串鈴等六件樂器組成。音樂分為前奏和間奏、歌曲、舞曲三個部分。舞曲是囊瑪的高潮部分,節奏跳躍、速度急促、氣氛熱烈。人聲停止歌唱,表演者隨樂而舞。代表作品有《宗巴朗松》。
8.學生完整聆聽并哼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教師引導同學們針對本節課的歌曲與視頻的觀看,進行舞蹈創編,并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創編活動。
學生展示,教師評價,鼓勵學生對學生進行評價。
(五)小結作業
1.師生用問答的形式,共同總結本課主旨。通過本節課對于藏族人民風土人情的體會,及囊瑪的了解,樹立弘揚民族音樂的積極思想。體會群眾與解放軍的深厚情誼,樹立積極向上的愛黨之心。
2.下節課我們以“多彩的民族音樂”為主題,開展交流。同學們在課下整理文本及音響資料,下節課分享。
【板書設計】略
初中音樂《丑末寅初》
【基本要求】
1、試講10分鐘之內完成
2、試講時需要有師生共同討論環節
3、試講需要有適當的板書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先播放一首歌曲《我的滑板鞋》,并請同學們談一下聽完這首作品的看法。
同學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這個其實是一種說唱音樂的體裁,其實這種當今普遍流行的說唱音樂,是從西方傳入到我們中國的一種音樂文化。當然,我們國家也有著自己的說唱藝術,那我們今天這節課就來學習一種屬于我們中國的傳統說唱音樂,是用京韻大鼓的形式來演唱的作品叫做《丑末寅初》。
(二)初步感知
1.教師播放樂曲《丑末寅初》,并請同學們邊聽邊思考,聽完這首曲子的感受是什么?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本首曲子的速度是中速的,頗具中國特色。
2.教師再次播放歌曲,同樣的思考為本首曲子伴奏的樂器有哪些?樂曲播放完畢后,同學討論發言。
教師總結:本首作品除了演唱者自持的書鼓、節板,伴奏樂器還有三弦、四胡、琵琶、二胡等。
(三)探究學習
1.教師播放整首樂曲,請同學們仔細聆聽,整首樂曲的主要唱腔特點是什么?樂曲聆聽完畢后,師生共同討論。
師生共同總結:京韻大鼓是用北京方言演唱,并運用北京音系的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說京白、唱京韻,演唱短段曲目,吸收各種戲曲、雜曲的曲調,借用京劇的表演,形成一套表演身段,并采用了大量的“子弟書”的曲本。
2.教師將同學們進行分組,分別來討論本首作品當中描繪了一個什么樣的畫面?樂曲播放完畢后,小組討論,由各小組派出代表進行發言。
教師總結:該作品主要描繪了丑末寅初這一時辰里,中國古代人民的生活景況,猶如一幅生動古樸的畫卷,樂曲中描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并富上人物特點,既生動又形象。
3.教師再為同學們播放完整的樂曲,并請學生嘗試著用京韻大鼓的形式來演唱部分片段。
(四)鞏固提高
《丑末寅初》欣賞完了,教師接下來為同學們播放同一體裁的京韻大鼓的著名作品《重整山河待后生》,并請同學們思考對我國傳統說唱音樂的理解。樂曲播放完畢后,同學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其實不僅國外有說唱音樂的流行,在我國的古代也有著說唱音樂的發展,希望同學們在以后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不要忘記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
(五)小結作業
小結:課堂的尾聲,教師采用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來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進行回顧。本節課主要學習了我國的傳統說唱音樂京韻大鼓的作品《丑末寅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喚醒同學們對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宣揚我們的民族音樂以及培養我們對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熱愛之情。
作業:最后,要求同學們課下搜集其他民間傳統藝術形式的歌曲或者樂曲選段,下節課同學之間相互分享一下。
【板書設計】略
初中音樂《扎紅頭繩》
【基本要求】
1、試講10分鐘之內完成
2、需要有互動環節
3、試講過程中需要有范唱環節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演唱《小白菜》,并提問作品名稱。
學生自由回答:河北民歌《小白菜》。
教師總結:這首作品的旋律被選用于歌劇《白毛女》,表達人物凄涼、悲傷的情緒,今天我們學習《白毛女》的另一個選曲《扎紅頭繩》,順勢引入新課。
(二)初步感知
1.教師播放歌曲,并提問歌曲的情緒和速度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情緒為活潑、歡快地,速度為中速。
2.教師復播歌曲,并提問歌曲演唱形式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歌曲為男女對唱。
(三)深入聆聽
1.教師為同學們簡單介紹作品背景。
歌曲選自歌劇《白毛女》,歌劇《白毛女》是根據上世紀40年代初流傳在晉察冀邊區一帶“白毛仙姑”的民間故事,由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于1945年創作而成的,劇本通過楊白勞和喜兒父女兩代人的悲慘遭遇,深刻地揭示了地主與農民之間的尖銳矛盾,憤怒地控訴了地主階級的罪惡,指出了農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
2.教師引導學生聆聽音頻并哼唱歌曲,提問學生:歌曲歌詞有什么特點?
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直接、簡樸,通過父女兩的對話,表達了楊白勞與喜兒深厚的父女之情。
3.教師進行范唱歌曲,并請學生演唱歌曲,提問歌曲旋律有什么特點?
學生小組討論之后,進行自由回答。
教師總結:楊白勞唱段旋律節奏舒展,音樂起伏大,體現父親過年不能為女兒買心愛紅頭繩愧疚又糾結的心情。喜兒唱段多運用前八后十六以及附點節奏,節奏緊湊,旋律平穩,起伏較小,體現喜兒天真活潑,善良又體貼的性格。
4.完整聆聽并哼唱,感受作品情感。
(四)鞏固提高
1.教師分組邀請同學們扮演劇中角色,嘗試進行戲劇表演。
2.小組展示,并通過生生評價、教師評價展開討論。
(五)小結作業
師生共同回顧音樂知識,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熱愛民族音樂文化。
布置課后作業:關注媒體或網絡,欣賞用其他形式表演的《白毛女》,拓寬藝術視野。
聲明:本文真題來源考生回憶及網絡渠道搜集,僅供考生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下載233網校APP,可獲取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小編推薦:2019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真題推薦:歷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
通關秘籍:教師資格證面試如何快速通關?233網校講師將面試情景還原,助你一舉攻下“結構化面試+試講+答辯”三大內容,實戰通關!免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