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教材關于《金屬的化學性質》中表述:鈉是典型的活潑金屬。某位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時,做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學生實驗】首先,讓學生通過實驗獲得一些認識,實驗的同時要求學生仔細記錄實驗現象。
(1)取一小塊鈉,觀察表面,切開再觀察。
(2)由學生取一小塊鈉,放在石棉網上加熱,觀察現象。
(3)由學生取一小塊鈉投入到盛有水的燒杯中,并滴加幾滴酚酞。(4)教師演示實驗:收集鈉與水反應生成的氣體,并進行驗證。
【學生活動】討論剛才的實驗現象,分析、歸納得出鈉的性質。實驗(1)結論:鈉是銀白色金屬,放置在空氣中會因被氧化而變暗。
實驗(2)結論:鈉燃燒時火焰呈黃色,燃燒后得到黃色固體,也有少量黑色固體,推測可能是由雜質產生的。
實驗(3)結論:學生均認為鈉與水反應聽到響聲證明有氣體生成,酚酞變紅證明產生堿性物質。但對其他現象爭論如下:
【學生甲】鈉浮在水面上,說明鈉的密度比水小。
【學生乙】鈉浮在水面上,也可能是由于產生的氣體使鈉浮起來。
【學生丙】鈉成球狀游動,是由于反應放熱,把鈉熔化成球狀。
【學生丁】鈉成球狀游動,可能是由于速度太快讓人看上去是圓的。但是,即便是速度導致的圓形,也不能說明反應放熱。
實驗(4)結論:鈉與水反應產生氫氣。
【討論】歸納總結金屬鈉的物理和化學性質、存在形式、保存方法、用途。
問題:(1)請你分析本教學設計符合新課程改革何種教學理念,優點是什么?(2)該種教學理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教師在貫徹該教學理念時應怎樣做?
(4)本教學設計是否有不適當的地方?如果有,請指出并簡要說明。
五、教學設計題(本大題1小題,35分)25.閱讀下列材料,完成教學設計。
材料l:《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課程內容:“初步學習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方法?!?BR>材料2: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上冊)的目錄(略)。
材料3:某教師設計的“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學設計材料。
在現代信息技術和探究實驗的支持下,實現學生學習方式從被動接受性的學習方式向研究性自主學習方式的轉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1)二氧化碳制取的化學反應原理;(2)實驗裝置-(3)實踐制取二氧化碳,設計教學時采用啟發質疑一實驗探究一總結實踐三個環節進行,做到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主動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主體發展教育目標。在教學中提供讓學生學會與人交往、與人合作、與人交流,學會分享他人觀點的平臺,讓學生學會如何讓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贏得對方的支持,使學生的合作意識得到培養。
教學流程圖如下:
真題推薦:2014上半年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真題233網校真題解析班,全面分析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