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分三國,結束了兩漢大一統的局面,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后三國末年又發生了八王之亂,進入兩晉時期,直到劉裕篡東晉建立南北朝,魏晉時期的朝代更替頗為頻繁,三國時期的歷史典故不勝枚舉,其中蘊藏了哪些與教師資格考試相關的歷史知識呢?一起走進魏晉時期,了解這個動蕩不安的歷史階段。【知識點精講傳送門>>】
歷史圖鑒
☆☆☆核心事件
【官渡之戰】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公元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于官渡,在此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乘勝追擊,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赤壁之戰】公元208年,曹操與孫權、劉備在赤壁決戰,孫劉聯軍火攻曹操,曹軍大敗,退守北方。赤壁之戰為三國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礎。
【三國鼎立】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建立魏國;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蜀國;222年,孫權建立吳國。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八王之亂】三國末年,司馬昭篡奪曹魏江山,建立西晉。西晉年間,發生了司馬氏同姓之間為爭奪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參與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其中八王為主要參與者,史稱“八王之亂”。
【淝水之戰】公元383年,東晉十六國時期北方的統一政權前秦向南方東晉發起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戰役中的決定性戰役,前秦出兵伐晉,于淝水交戰,東晉以僅八萬軍力大勝八十余萬前秦軍。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是鮮卑族建立的政權,孝文帝在位期間大舉改革:(1)整頓吏治(2)頒布均田令(3)遷都洛陽(4)改革鮮卑舊俗,著漢服、說漢話、用漢姓,提倡與漢族通婚等。一系列舉動推動北魏經濟、文化、社會、政治、軍事等方面的大力發展,緩解了民族隔閡,史稱“太和改革”,對北方各民族人民的團結和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文學發展
1.詩歌
魏晉詩歌的主要代表人是曹氏父子,即“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1)曹操,代表作《龜雖壽》、《觀滄海》、《短歌行》。
(2)曹丕,代表作《典論》是中國最早的文學理論與批評專著,《燕歌行》是最早出現的完整的文人七言詩。
(3)曹植,代表作《七步詩》、《洛神賦》。
2.散文
(1)諸葛亮,代表作《隆中對》、《出師表》、《誡子書》。
(2)陶淵明,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創立田園詩,代表作《歸園田居》、《飲酒》、《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與他相關的典故是“不為五斗米折腰”。
3.文藝理論著作
(1)陸機,代表作《文賦》是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統的文學理論著作。
(2)鐘嶸,著有我國第一部詩歌理論專著《詩品》。
(3)劉勰,著有我國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文學理論專著《文心雕龍》。
4.小說
(1)《搜神記》是一部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怪故事的小說集,作者是東晉的干寶,其中的代表篇目是《干將莫邪》、《董永》等。
(2)《世說新語》是我國第一部筆記體小說集,由南朝劉義慶等人編寫,涉及典故有“望梅止渴”“口若懸河”等。
小試牛刀
1.下列不屬于《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故事中的人物的是()。
A.關羽
B.張飛
C.諸葛亮
D.劉備
2.三國時期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的戰役是()。
A.官渡之戰
B.赤壁之戰
C.夷陵之戰
D.江陵之戰
這一時期朝代更替十分頻繁,涉及到許多戰役,要求在復習時關注其中以弱勝強的戰役,了解戰役的地點、交戰雙方、交戰背景、衍生的成語典故等內容。同時,通過文學作品了解三國的歷史,選擇喜歡的文藝形式去了解,可以看《三國演義》中幾場重要戰役描寫,理清來龍去脈。或者結合三國時期的電影,如《赤壁》等,按故事情節把握三國歷史。233網校課程中包含更多知識點講解、考試技巧等學習秘籍,點擊進入課程>>,短時間內掌握全部知識!
編輯推薦:先秦時期核心考點梳理!2019小學綜合素質之文化素養一
熱點推薦:新人注冊送精華資料>>
復習必看:教師資格證考試備考難,233網校課程助你快速突破考試重難點,直擊核心考點,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