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習策略訓練的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指任何學習策略的使用都依賴于學生主動性和能動性的充分發揮。
(二)內化性原則
指訓練學生不斷實踐各種學習策略。逐步將其內化成自己的學習能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靈活應用。
(三)特定性原則
指學習策略一定要適于學習目標和學習的類型。
(四)生成性原則
指學生要利用學習策略對學習材料進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種新的東西。
(五)有效的監控
指學生應當知道何時、如何應用他們的學習策略并能反思并描述自己對學習策略的運用過程。
(六)個人自我效能感
指教師給學生一些機會使他們感覺到策略的效力以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
二、學習策略發,展的基本過程
(一)無意識地運用策略階段
學齡前兒童及小學低年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常不能有意識地運用學習策略。在認知策略方面.只是無意識地運用復述策略;在精加工策略方面,他們對學習材料的理解基本上停留在對原文的復述上;組織策略方面,他們不能概括知識。也不能將較分散的知識聚合成一個整體;在資源管理策略方面,他們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時間。
(二)有指導地運用策略階段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能夠主動地運用學習策略進行學習。
首先,認知策略方面,他們能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其次,元認知水平也有一定的發展。
最后.他們開始利用各種資源幫助自己提高學習效果和能力,積極利用資源管理策略。
(三)獨立地運用策略階段
大約在初中,學生就能夠獨立安排自己的學習。
三、學習策略訓練的方法
(一)指導教學模式
指導教學模式基本思想是,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習有關的學習策略。它由激發、講演、練習、反饋和遷移等環節構成。在教學中,教師先向學生解釋所選定學習策略的具體步驟和條件.在具體應用中不斷給以提示,讓其口頭敘述和明確解釋所操作的每一個步驟以及報告自己應用學習策略時的思維,同時,教師在教學中依據每種策略來選擇許多恰當的事例來說明其應用的多種可能性。提供的事例應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由簡到繁。
(二)程序化訓練模式
該訓練模式的基本思想基于加涅的學習層次理論。所謂程序化訓練就是將活動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條理的小步驟,在其適宜的范圍內,作為固定程序。要求活動主體按此進行活動,經過反復練習使之達到自動化程度。規程化訓練的基本步驟是:①將某一活動技能,按有關原理,分解成可執行、易操作的小步驟,而且使用簡練的詞語來標志每個步驟的含義。②通過活動實例示范各個步驟,并要求學生按步驟活動。③要求學生記憶各步驟,并堅持練習.直至使其達到自動化程度。
(三)完形訓練模式
完形訓練就是在直接講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學生練習策略的某一個成分或步驟,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學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驟。
完形訓練的好處就在于能夠使學生有意注意每一個成分或步驟,而且每一步訓練所需的心理努力都是學生能夠勝任的,更為重要的是,每一步訓練都給學生以策略應用的整體印象。
(四)交互式教學模式
交互式教學這種方法,主要是用來幫助成績差的學生閱讀領會,它是由教師和一小組學生(大約6人)一起進行的。旨在教學生這樣四種策略:①總結——總結段落內容。②提問——提與要點有關的問題。③析疑——明確材料中的難點。④預測一預測下文會出現什么。
交互式教學模式步驟:一開始,教師作一個示范,朗讀一段課文,并就其核心內容進行提問,直到最后概括出本段課文的中心大意。教師指定一個學生扮演“教師”,彼此提問。
(五)合作學習模式
該模式的基本思想是合作性成為當今基礎教育改革所倡導的基本理念。在這種學習活動中,兩個學生一組,一節一節地彼此輪流向對方總結材料,當一個學生主講時,另一個學生聽著,糾正錯誤和遺漏。然后,兩個學生彼此變換角色,直到學完所學材料為止。
要使合作能夠進行,教師必須注意以下幾點:①要有一個有吸引力的主題。②要有可分解的任務。③要有一個有凝聚力的穩定的團隊。④要有一個具有激勵性、發展性的評價機制。⑤需要在課與課之間、課內與課外之間具有連續性。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進行學習策略的教學。都要結合學科知識。教師要善于不斷探索優化自己的教學步驟,為學生提供可以仿效的活動程序;同時要根據學生原有的學習方式基礎來啟發學生的思路,讓其有意識地內化有效的學習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