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簡述心智技能的培養要求。(P120)
答:(1)激發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2)注意原型的完備性、獨立性與概括性。(3)適應培養的階段特征,正確使用言語。
72、簡述學習策略的四個特征。(P122)
答:(1)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完成學習目標而積極主動地使用的;(2)學習策略是有效學習所需的;(3)學習策略是有關學習過程的;(4)學習策略是學習者制定的學習計劃,由規劃和技能構成 。
73、簡述學習策略的分類。(P122)
答:學習策略可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資源管理策略三個方面。認知策略包括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組織策略。元認知策略包括計劃策略、監視策略、調節策略。資源管理策略包括時間管理策略、學習環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社會資源利用策略等。
74、簡述學習策略訓練的原則。(P133)
答:主體性原則,內化性原則,特定性原則,生成性原則,有效的監控,個人自我效能感。
75、簡述學習策略訓練的方法。(P133)
答:指導教學模式,程序化訓練模式,完形訓練模式,交互式教學模式,合作學習模式。
76、簡述問題解決的概念及基本特征。(P137)
答:問題解決是指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到達目標狀態的過程。任何問題都含有三個基本成分:一是給定的條件,即問題的起始狀態。二是要達到的目標,即問題要求的答案或目標狀態。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礙。問題解決的基本特點:(1)目的性;(2)認知性;(3)序列性。
77、簡述問題解決的過程。(P139)
答:發現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檢驗假設。
78、試述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P141)
答:(1)問題的特征。個體解決有關問題時,常常受到問題的類型、呈現的方式等因素的影響。教師課堂中各種形式的提問、各種類型的課堂和課后練習、習題或作業等,都是學校情境中常見的問題形式。不同的呈現問題的方式將影響個體對問題的理解。實際教學與研究發現,學生解決抽象而不帶具體情節的問題時比較容易,解決具體而接近實際的問題時比較困難。解決不需要通過實際操作的"文字題"時比較容易,解決需要實際操作的"實際題"時比較困難。(2)已有的知識經驗。與問題解決有關的經驗越多,解決該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研究發現,優生頭腦中貯存的知識經驗顯著地多于差生??梢哉f,擁有某一領域的豐富的知識經驗是有效解決問題的基礎。(3)定勢與功能固著。當在某種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體的潛在功能來解決問題時,功能固著可能起到阻礙的作用。除上述因素外,個體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緒狀態、認知風格和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性也制約著問題解決的方向和效果。
79、簡述如何進行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P142)
答:(一)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1)幫助學生牢固地記憶知識;(2)提供多種變式,促進知識的概括;(3)重視知識間的聯系,建立網絡化結構。(二)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1)結合具體學科,教授思維方法;(2)外化思路,進行顯性教學。(三)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四)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1)鼓勵學生主動發現問題;(2)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假設;(3)鼓勵自我評價與反思。
80、簡述創造性及其基本特征。(P145)
答:創造性是指個體產生新奇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能力或特性。創造性的基本特征有: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