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如何理解心理健康及其標準
所謂心理健康,就是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與過程,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有效地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積極的社會功能。心理健康是指個人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以及妥善地處理和適應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至少包括兩層含義:一是無心理疾??;二是具有一種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
標準:(1)對現實的有效知覺;(2)具有良好的自我認識能力,能做到自知、自尊和自我接納;(3)具有良好的自我調控和適應能力;(4)具有與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的能力;(5)具有健全的人格。
(在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標準時,主要應該考慮如下四點:1、判斷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況應兼顧個體內部協調與對外良好適應兩個方面?! ?、心理健康概念具有相對性。3、心理健康既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過程;4、心理健康與否,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說是一個社會評價問題)
2)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ㄒ唬┥镆蛩兀?、生物遺傳因素。2、病菌、病毒感染、3、腦外傷或化學物質中毒。
(二)社會環境因素:1、早期教育與家庭環境。2、生活事件與環境變遷。
(三)個體心理因素:1、心理沖突。壓力最大的“趨—避式沖突”。2、特殊的人格特征。
3)中學生保持心理健康的意義是什么?
1、中學生身體、心理發展的需要;2、中學生人格健全發展的需要。3、中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發展的需要。
4)如何保持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措施)
教育應該注意以下三點:一是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心理健康知識;二是幫助學生掌握自我調整的技能;三是幫助學生認識求助心理咨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體可采取以下措施: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2、幫助學生充分認識自己,正確評價自己,接納自己。中學生常出現二種傾向:一是對自己估計過高,過于自信;二是自我評價過低,過于自卑。對學生發展都不利。3、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中學生應注意兩點:一是對他人期望不要過高;二是避免與他人盲目競爭。4、幫助學生保持健康、愉快的情緒。首先,要保持大腦與神經系統的健康;其次,培養自己的各種興趣愛好,參加有益的娛樂活動。第三、學會調節情緒的方法。(向好友等傾訴;寫信、寫日記等;轉換環境)。5、讓學生學習性衛生的知識。6、幫助學生認識求助心理咨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求助心理咨詢并不是有“病”,心理咨詢是一種由受過專門訓練的專業人員為學生提供心理學幫助的過程。
5)中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有那些?
?。ㄒ唬┙箲]癥: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為特征的神經癥。常見是考試焦慮。采用肌肉放松、系統脫敏方法,運用自助性認知矯正程序,指導學生在考試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對話。如“我能應付這個考試”、“成績并不重要,學會才是重要的”。(二)抑郁癥:首先,要給以情感支持和鼓勵,也可采用認知行為療法。服用抗抑郁藥物也可緩解。(三)強迫癥: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日本森田療法?!叭淌芡纯?,順其自然”。另一種有效方法;暴露與阻止反應。如讓強迫性洗滌行為人碰“臟”東西,同時堅決制止其洗滌的沖動。(四)恐怖癥:可分為單純恐怖癥、廣場恐懼癥和社交恐怖癥。中學生中(社交恐怖癥)較多見,包括與(異性交往)的恐怖。治療:系統脫敏法(五)人格障礙與人格缺陷:是個體先天素質與后天教養的產物。根據班杜拉社會學習原理,為有人格障礙的人提供良好行為范例,獎勵他們模仿,對矯正有一定作用。(六)性偏差:如過度手淫、早戀等(七)進食障礙:包括神經性厭食、貪食和異食癖。神經性厭食多發生在女生,可用行為療法、認知療法矯正。(八)睡眠障礙:包括失眠、過度思睡、睡行癥、夜驚、夢魘等??捎眉∪馑沙诜ㄖ委熓?。
6)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方法與策略)
?、匍_設心理健康教育有關課程;②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③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④結合班級、團隊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⑤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⑥小組輔導。
7)什么是心理輔導?
心理輔導是指在一種新型的建設性的人際關系中,學校輔導教師運用其專業知識和技能,給學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協助與服務;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認識環境,依據自身條件,確立有益于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的生活目標;克服成長中的障礙,增強與維持學生心理健康,使其在學習、工作與人際關系各個方面作出良好適應。
8)心理輔導的一般目標是什么?
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學會調適(基本目標),包括調節與適應;第二是尋求發展(高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