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記:
1、需要是人們在個體或社會生活中欠缺某種東西,并力求獲得滿足的一種心理傾向。
需要是個性積極性的內在源泉,它直接導致情緒的產生,推動認識和意志的發展。
2、根據需要的產生和起源,把需要分為自然需要和社會需要;根據需要對象的性質,把需要分為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
3、研究小學兒童需要發展時,一般將需要分為四種:活動需要、認知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
4、動機是引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并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心理過程或心理動力。需要是動機產生的基礎,動機是需要的具體表現形式。動機對人的行為和活動具有調控作用。
5、興趣是指一個人經常趨向于某種事物,力求認識參與某種活動,并具有積極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
6、根據興趣的起因,把興趣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根據興趣的持久性,把興趣分為短暫的興趣和穩定的興趣。
領會:
1、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為五層:第一層 生理的需要,第二層 安全的需要,第三層 歸屬和愛的需要,第四層 尊重的需要,第五層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五種層次的需要是逐級實現的,必須較低層次的需要得到一定滿足后,較高層次的需要才會產生。
2、小學兒童需要的發展的狀況
小學兒童需要的發展并不是單一的,而是具有多角度、多層次的統一體,各類需要層次的強度趨向是在不斷變化發展,其總趨勢是由低向高發展的。
(1)小學兒童活動需要的發展。小學兒童活動需要的發展包括游戲活動需要和活動需要。在整個小學階段,小學兒童有著強烈的活動需要。他們開始注重活動的結果,更喜歡對抗性、競爭性的活動,并對智力活動也日益感興趣。小學兒童對活動的強烈需要,是兒童身心發展的固有特點。
(2)小學兒童認識需要的發展。認識需要是小學兒童的主導需要。小學兒童認識
需要的發展表現為由低向高發展趨勢。小學兒童認識需要的內容是變化的。
(3)小學兒童交往需要的發展。與教師交往需要的發展,是幼兒期與父母交往需要的延續;與同學之間交往需要,在小學階段日益強烈。
交往的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社會需要,兒童交往需要主要向老師和同學兩個方面發展,小學兒童與同學交往的需要,是促進同伴關系的重要內因,也是保證兒童個性形成的重要條件。
(4)小學兒童成就需要的發展。成就需要是一種克服障礙、施展才能、力求盡好盡快解決某一難題的需要。小學兒童成就需要主要表現在學業范圍內。小學兒童入學的最初幾年對于成就需要的發展尤為重要。其發展表現為:A、兒童的期望變得更加現實。B、兒童越來越多的使用社會比較了評價自己的成績。C、隨年齡的增長,兒童的抱負水平有所提高。D、兒童對學業失敗的焦慮。
小學兒童興趣培養和引導
1、在活動中培養和發展興趣
2、激發和保護兒童有益的興趣
3、利用原有的興趣遷移
4、適當的表揚和鼓勵
特別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