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章考點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則與策略
第一節 心理健康概述
1、心理健康:(1)指一種持續的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況,個體在這種情況下能有良好的適應,充分發揮身心潛能★,而不僅僅是沒有心理疾病。包含兩層含義:①心理上的正常狀態;②處于這種正常狀態,能使個體實現內外平衡。(2)指個體具備正常的心理特質,從而能更好地調控心理以維持內外的平衡與協調,合乎常規地應付環境與交往。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標準★:(1)現實地認識自我、承認自我、接受自我(2)對現實合乎常理地認識與反應,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觀念與行為。(3)對挫折有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機制。
2、心理健康教育★: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
1、從內容上,包括:心理素質培養★與心理健康維護
2、從性質上,包括:發展性教育與補救性教育
3、中小學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意義:P374
第二節 學生心理健康的原則與策略
1、原則:(1)教育性原則★:指在進行心理教育過程中始終要注重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2)整體性原則(3)平等尊重原則(4)藝術性原則
(5)促進成長的非指示性原則(由羅杰斯★提出)(6)保密性原則(7)適應個別差異原則
2、心理健康教育的藝術性體現在哪些方面:P383
3、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P386
(1)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
(2)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策略;
(3)發展優先,放重于治的策略;
第三節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1.途徑:(1)按性質分:心理素質教育、心理咨詢與輔導、心理治療
(2)按形式分:團體發展性教育、團體補救性教育、個別發展性教育、個別補救性教育
2.矯正學生不良心理行為的方法與技術:
試題推薦:四川教師資格考試A/B級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