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題14分,共42分)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30,材料:
班主任馮老師面臨一個很棘手的問題——一起人數眾多、性質頗為嚴重的作弊事件。語文課代表為了幫助其他同學掌握語法知識,在征得任課老師的同意后,在自習課上組織同學們進行測驗。測驗結束后,班長向馮老師匯報“一切正常”。馮老師為學生們的自覺行為感到高興,準備給全班同學一次嘉獎。豈料課后學生反映,測驗時看書的人不少,連班長也在內。怎樣處理這起作弊事件呢?在全班同學面前直接提出這個問題,責令作弊者自動坦白。要求知情者檢舉揭發,把嫌疑分子一個個叫來辦公室審問……這樣的辦法有什么積極的作用呢?第二天上課時,馮老師神情自若,像什么事也沒有發生一樣。他在黑板上寫上湯姆斯,麥考萊的一句名言:“在真相肯定永無人知的情況下。一個人的所作所為,能顯示他的品格。”接著又給學生們講了一個人在回憶自己三十年前一次考試作弊時的懊悔心情。講完故事,馮老師要求每個學生記下湯姆斯·麥考萊的名言,同時要求他們寫一篇體會,題目是《心靈的答卷》。馮老師平靜、沉著的態度大大出乎學生們的意料,而湯姆斯,麥考萊的名言則深深地震撼了學生們的心靈。第二天,每個同學都交出了慚愧、悔恨的“心靈答卷”。顯然馮老師對這次作弊事件的處理是卓有成效的,產生的教育影響十分深刻而久遠。
問題:
請運用新課改的學生觀分析馮老師的教育行為。(14分)
31,材料:
王老師從踏入講臺的第一天起,就立下了“當園丁培育百花,做黃牛無私奉獻”的誓言。在教學工作中,他認真學習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積極進行教育科研,不斷進行教學改革,教學效果優異,多次獲得學校教學優秀獎。不僅如此,他發現一些來自農村尤其是偏遠山區的學生由于家庭經濟困難,思想壓力大,很少與同學們溝通交往。為了幫助他們克服生活困難,順利完成學業,王老師從自己不多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創設了“母親基金”,并通過各種渠道號召其他教師和社會人士為貧困學生進行捐助。王老師的行為不僅受到了學校老師和同學們的稱贊,而且也得到了社會的充分肯定。
問題:
請從教師職業道德的角度,評析王老師的教育行為。(14分)
32,材料:
音樂的作用并不止于創造悅耳的樂式,它還能表達感情。你可以津津有味地欣賞一首巴赫的序曲,好像觀賞精美的波斯地毯一樣,可是樂趣也只限于此。莫扎特則不然,聽了他的《唐璜》前奏曲,你不可能不懷有一種復雜的心情。它充滿了魔鬼式的歡樂,但又使你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去迎接可怖的世界末日。聽莫扎特的《天神交響樂》最后一章,你會覺得那是狂歡的音樂,響亮的鼓聲如醉如狂,從頭到尾交織著一種不尋常的悲傷之美。莫扎特的樂章又是樂式設計的杰作。
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樂完全用作表現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設計樂式本身作為目的。也正是這一點,使得某些與他同時的偉人不得不把他當作一個瘋人。不錯,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舊的樂式,但是他給它們注入驚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產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種最高的激情,結果不僅打亂了舊樂式的對稱。而且常常使人聽不出在感情的風暴下竟還有什么樂式存在了。他的《英雄交響樂》一開始使用了一個樂式(這是從莫扎特幼年的一個前奏曲里借來的),跟著又使用了另外幾個漂亮的樂式。這些樂式被賦予了巨大的內在力量,所以到了樂章的中段,這些樂式就全被不客氣地打散了。于是,在只追求樂式的音樂家看來,貝多芬是發了瘋了。
他這么做,只是因為他覺得非如此不可。而且還要求你也覺得非如此不可呢。
這就是貝多芬之謎。他有能力設計最好的樂式:他能寫出使你終身受用不盡的樂式:他能挑出那些最枯燥無味的旋律,把它展開得那樣吸引人,使你聽上一百次也每次都能發現新東西:一句話,你可以拿所有用來形容以樂式見長的作曲家的話來形容他,但是他的病癥,也就是不同于別人之處,在于那激動人心的品質。他能使我們激動,用他那奔放的感情左右我們。一位法國作曲家聽了貝多芬的音樂覺得不舒服,說:“我愛聽了能使我入睡的音樂。”是的,貝多芬的音樂是使你清醒的音樂。而當你想獨自一個人靜一會兒的時候,你就怕聽他的音樂。
懂了這個,你就從18世紀前進了一步,也從舊式的跳舞音樂前進了一步,不僅懂得貝多芬的音樂,而且也能懂得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樂了。
(節選自蕭伯納《貝多芬之謎》)
問題:
(1)“這就是貝多芬之謎”的“這”指的是什么?(4分)
(2)根據文意,舉例說明從巴赫到莫扎特到貝多芬在音樂創作上的發展變化。(10分)
30、
(1)馮老師的做法,符合了新課改背景下的“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值得我們學習。
(2)首先,新課改的學生觀強調學生是發展的人,學生處在發展過程中,有發展的潛力。材料中,面對學生的作弊事件,馮老師沒有采用嚴厲批評、追查責任的慣用方法,而是給學生改正錯誤、自我發展的機會,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新課改的學生觀強調學生是獨立意義的人,學生具有主觀能動性,不以教師的意志而轉移。材料中,馮老師對于學生作弊的問題,沒有用批評檢舉等方式正面管教。而是依據學生做了錯事心里不安、知錯欲改的心理,采取了一個足以震撼學生心靈的措施——要求每個學生記下湯姆斯,麥考萊的名言并寫出心得體會,巧妙地把自己的教育意圖隱藏在友好和無拘束的情境中,卓有成效地解決了問題。
(3)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踐行“以人為本”的學生觀,看到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勢利導地促進學生身心發展。
31、
(1)王老師的行為符合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值得每一位教師學習。
(2)首先,王老師的做法踐行了終身學習、不斷進取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終身學習是教師必備的素質,是教師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徑,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材料中。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王老師認真學習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積極進行教育科研,不斷進行教學改革,教學效果優異,體現了終身學習的師德規范。
其次,王老師的做法踐行了關愛學生這一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關愛學生是師德的靈魂。要求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的生活冷暖。材料中,王老師幫助經濟困難的學生克服生活困難,設立基金,順利完成學業,體現了關愛學生的師德規范。
(3)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遵守教師職業道德,勤懇敬業,認真負責,關心愛護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32、
(1)“這”指的是:①他能設計出最好的樂式;②給樂式注入驚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產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種最高的激情。
(2)從巴赫到莫扎特到貝多芬在音樂創作上的發展變化為:①巴赫,只講究樂式,如巴赫序曲,精美動聽;
②莫扎特,既講究樂式,又表達感情,如莫扎特的《天神交響樂》最后一章,從頭到尾交織著一種不尋常的悲傷之美;③貝多芬,把音樂完全用作表現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設計樂式本身作為目的。如他的《英雄交響樂》一開始使用了幾個漂亮的樂式,但這些樂式被賦予了巨大的內在力量,到了樂章的中段。這些樂式就全被不客氣地打散了,使人聽不出在感情的風暴下竟還有什么樂式存在。
下載233網校APP獲取備考沖刺資料
估分對答案:2019下半年教師資格證真題及答案
如何高效備考?233網校助你快速突破考試重難點,直擊核心考點,點擊查看>>
答疑解惑:添加小編微信個人號【ks233wx3】,或關注微信公眾號【jiaoshi_233】搜索微信公眾號“233教師資格證考試”,關注即可一對一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