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材料分析題
1.【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小學班級管理的基本方法”。
【參考答案】這個案例是班級中的突發事件:惡作劇。
我認為班主任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管理班級:
(1)嚴肅紀律,從嚴治班。制定班規是實施班級管理的第一步,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當然,小學生的紀律意識不強,這就需要班主任多加強調,讓小學生意識到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引導小學生一起制定本班的班規,達成共識。
(2)正確引導班級輿論,營造良好氛圍。在班級中形成扶持正氣,伸張正義,制止錯誤思想,阻止不道德現象的集體輿論。所有輿論都建立在壓倒多數學生的正確的認識和言論基礎上,以此感染和約束全班同學。
(3)培養優秀的班干部隊伍。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他們能將學生的心聲傳達給班主任,也能將老師的意愿傳達給學生。班干部的帶頭作用,對良好班風的形成、紀律的養成具有很大作用。
(4)開好班會,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班主任應利用好班會時間,針對學生一段時間內內在學習上、生活上、紀律上出現的問題與學生進行討論,在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后,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端正學生的思想。
(5)班主任應以身作則,真誠地關心和愛護學生。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教師自然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所以,教師只有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才能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參考答案】在低年級的課堂上,常常會有一些意外的事件發生,從而打亂原來預設的教學過程。這個案例原來的預設目標只是讓學生通過觀察、交流,初步感知班級是新的家,沒想到中途出現了這段意外的插曲。但該教師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課堂生成性的教學資源,并迅速而準確地判斷出這一教學資源的屬性仍與本課的預設目標有關,及時將它轉換成一個具有更深層次價值意義的“生成性的教學目標”——初步體驗班級新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關心與幫助的深厚感情。為了達成這個目標,該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話,圍繞“我們大家該怎么幫助陽陽呢?”這個問題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主動建構“班級是新家,家人要互相關愛”的道德內化機制,使生成的課堂富有靈性的資源,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
關注《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過程的報考生成,需要我們教師更理性地理解與實踐。沒有巧妙的預設就沒有精彩的生成。但如果過分地強調預設,課堂教學進程將一味地遵循預設,課堂就會缺乏生機和樂趣,缺少生活的氣息,缺乏生命的色彩。只有在預設的前提下,關注學生的報考生成,報考生成知識,報考生成方法,報考生成的資源,才能使我們的品德教學真正地提高實效,讓課堂顯現出報考變化、生機勃勃的景象,使課堂顯現出浪花閃耀、高潮迭起的精彩。
四、教學設計題
【考查要點】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依據小學生的學習規律、小學相關學科課程標準,結合教材特點,合理地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完成指定內容的教案設計”。
【參考答案】有趣的食物聯系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食物鏈和食物網。
2.知道什么是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并會辨識。
3.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綜合能力——運用分析和綜合的方法,分析和概括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畫一些比較簡單的食物鏈。
4.向學生進行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聯系的科學自然觀的教育。
課堂導入:
1.講述:有這么一則故事,大家一定非常熟悉,想不想聽?
播放多媒體課件:螳螂捕蟬的故事
一個炎熱的夏天,烈日當空,一只蟬慢慢從大樹下爬上枝頭,一邊吸食著樹汁,一邊歡快地歌唱。一只螳螂正揮動著它的“大鐮刀”悄悄來到蟬背后,就在這個時候,從遠處飛來了一只黃雀……
2.提問:接下來會發生什么?誰能用一個成語來概括一下。在這個例子中,誰在吃誰?誰又被誰吃?
講述:為了表明“誰被誰吃的關系”我們可以用箭頭表示(板書:蟬一螳螂一黃雀)
提問:螳螂為什么要捕蟬,黃雀為什么對螳螂虎視眈眈?那蟬吃什么呢?黃雀會不會被其他動物吃呢?
(完善板書:樹汁一蟬一螳螂一黃雀)
3.談話:在大自然中,像樹、蟬、螳螂、黃雀一樣,各種不同的生物之間通過食物關系產生聯系。你還能舉出其他例子嗎?
(評析:利用多媒體播放成語故事,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觀看,也進一步地了解了生物之間的吃與被吃的關系,并熟悉了用箭頭表示的方法。同時安排學生列舉生活中所了解的吃與被吃的關系也是對學生已有認知水平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展開教學。)
試題推薦:
免費模考:在線模考中心“教師資格統考”試卷全新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