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點習題:學生指導
單項選擇題
1.老師提出“剪刀的用途”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回答是( )。
A.動作思維
B.發散思維
C.習慣思維
D.形象思維
【參考答案】B。根據思維的指向性,可分為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聚合思維,也叫求同思維。是指人們解決問題時,思路集中到一個方向,從而形成唯一的、確定的答案。發散思維,也叫求異思維,是指人們解決問題時,思路朝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從而求得多種答案。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注意題干中的關鍵詞“從多個角度回答”,能夠找到多個解題角度,使得思維向不同方向擴散的思維屬于發散思維。
2.“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描寫的心理活動是( )
A.認識過程
B.情緒情感過程
C.意志過程
D.個性過程
【參考答案】C。人不僅能認識世界,有感情地體驗現實,還能自覺、能動地變革現實。這種與改造現實相聯系的自覺地確定目的,根據目的有計劃地調節支配行動,克服困難,最終實現目標的心理過程稱為意志。
3.在大腦皮質各區域中,( )是視覺中樞。
A.頂葉
B.顳葉
C.額葉
D.枕葉
【參考答案】D。頂葉主要是調節機體的觸、溫、動感覺等;顳葉主要對聽覺刺激進行加工;額葉在組織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動中,有使活動服從于堅定意圖和動機的作用;枕葉是視覺中樞。
簡答題
4.學生的智力差異表現在哪些方面?
【參考答案】(1)智力類型差異;(2)智力發展水平的差異;(3)智力表現早晚的差異;(4)智力的群體差異。
材料分析題
5.戰國時期,孫臏初到魏國,魏王要考查一下他的本事。一天,魏王召集眾臣,當面考查孫臏的智謀。
魏王對孫臏說:“你有什么辦法讓我從座位上下來嗎?”
龐涓出謀說:“可在大王座位下邊生起火來。”
魏王說:“不可取?!?/p>
孫臏捻捻胡須道:“大王坐在上邊嘛,我是沒有辦法讓大王下來的?!?/p>
魏王問:“那你怎么辦?”
孫臏道:“如果大王在下邊,我卻有辦法讓大王坐上去。”
魏王得意洋洋地說:“那好,”就從座位上走了下來,“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辦法讓我坐上去?!?/p>
周圍的群臣一時沒有反應過來,也嘲笑孫臏無能。忽然,孫臏卻哈哈大笑起來,說:“我雖然無法讓大王坐上去,卻已經讓大王從座位上下來了?!?/p>
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對孫臏的才華連連稱贊。
請運用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對這則歷史故事進行分析。
【參考答案】這則故事中,孫臏很好地運用了發散思維,較容易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在解決問題時,人們往往按常規方式去思考,使得問題難以解決。如果人們解決問題時,思路朝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那么可能就會求得多種答案。這種思維就是發散思維。創造性思維是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的統一,以發散思維為核心。孫臏之所以聰明,這與他善于“變通”的思維品質是分不開的。一般人都從“如何使魏王從座位上下來”這一方面去思考,而孫臏則能從“讓魏王坐上去”的角度進行逆向思維,從而巧妙地解決了問題。因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即從思維的獨創性、靈活性、流暢性人手,逐漸養成學生多方面、多角度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習慣,使學生的學習更具創造性。
熱點推薦: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章節難易度分析
掃一掃,隨時隨地學習,海量試題等你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