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題
4.有一位學生在課堂上總是默默無言,老師為他寫道:“在老師的眼里,你是一個聰明文靜的孩子,每一次作業,你總 是那么認真,每一節課上,你是那么專心!什么時候,能讓老師聽到你甜美的聲音?”親切的語言像漫漫春風,不僅讓教師和學生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消失了,而且 把學生的興趣吸引到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良好的心理體驗之中。
問題:請你分析一下這位教師評價的成功之處。
【參考答案】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僅僅是對學生情況的反饋,更是學生積極學習的源泉之一。本案例中的教師通過親切和充滿期待的語言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和青睞。這種成功主要取決于以下幾個方面:
(1)評價要真摯而誠懇。真誠的情感是打動一切的源泉。學生幼小的心靈重視期盼與成人真摯誠懇的溝通,希望自己得到對方的認可。尤其是教師,一句真摯的 評語會讓學生獲得一種幸福感和成就感,從而產生對教師和學習的興趣。本案例中,該教師用親切的對話性語言,對學生的日常學習進行誠懇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到 自己被老師所關注,因而產生被尊重的感覺。
(2)評價要注重以鼓勵肯定為主,發揮激勵功能。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善于基于學生的閃光點進 行積極引導,發揮學生的長處、克服自身的不足。從學生的閃光點出發,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再適時對學生提出期待,幫助他們認識到需要提高的地方, 在表揚中引導學生,提高學生對自己優缺點的認識.并獲得改進的動力。
(3)評價要富有辯證性。新課改強調教師的評價要多元,以積極引導 為主,但絕對不是放棄批評,而是要正確選擇批評的時機和用語,注意批評的方式。在本案例中,教師通過提出期待的方式“批評”學生上課不積極發言,這種批評 充分地尊重了學生,維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同時指明了改進的方向。因此才是有效果的“批評”。
總之,要想在教學中正確有效地運用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必須在親切誠懇的氛圍中運用針對性的評價。
5.一位教師在教授《黃山小記》這一課時,學生對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詩句“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產生了質疑:“為什么黃山不在五岳之 列?”這位教師并不做正面解答,在學生爭議未果的情況下,留下問題(家庭作業)讓學生課后去探究,去查詢有關資料,寫出研究報告。
問題:這種家庭作業布置,體現了新課程的哪些理念?
【參考答案】案例中這位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充分體現了新課改中新的教學觀,以及對教學方式轉變的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新課改強調建立現代教學觀,認為教學是課程創生和開發的過程。教學不再是被動地受課程支配,而是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實際情況開發。教學的過程重于教 學結果。要重視客觀真理.但是更注重真理獲得的過程。正如本案例中,教師在教學進行中根據學生的情況改變上課的原有進程,體現了教學的創新,同時他重視學 生知識獲取過程,不將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把問題留給學生,能夠促進學生探索能力的形成。
(2)新課改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由教師 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教師引導學生探究知識、學生主動學習知識。同時由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為充分利用課堂和課外、校外資源進行綜合的教 學。在本案例中,該教師在學生疑惑“黃山為何不在五岳之列”時,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讓學生自主探究、自由討論,體現了探究性學習的良好趨勢。同時 除了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師還將疑問延伸到課外,讓學生利用多方資源形成研究報告,體現了課堂與校外社區的綜合教學模式。這種教學形式的轉變真正突出了 現代學生學習的特點,即主動、合作與獨立、問題與探究性。熱點推薦: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章節難易度分析
掃一掃,隨時隨地學習,海量試題等你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