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14.小班張老師觀察發現,小明和甘甘上樓時都沒有借助扶手,而是雙腳交替.上樓梯;下樓時小明扶著扶手雙腳交替下樓梯,甘甘則沒有借助扶手,每級臺階都是一只腳先下, 另一只腳跟上慢慢下。
請從幼兒身心發展角度,分析小班幼兒上下樓梯的動作發展特點。(10分)
分析兩名幼兒表現的差異及可能原因。(10分)
1.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關于動作發展中的目標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動作協調、靈敏中指出小班幼兒的發展目標為能雙腳靈活交替上下樓梯。
2.從材料中不難發現小明和甘甘在上樓梯的能力水平方面不存在明顯差異,且基本上能達到《指南》中對于小班末期幼兒在動作發展方面的期望。但是在下樓梯方面,二者整體水平較低,且存在明顯的個別差異性。
其中小明扶著扶手雙腳交替下樓梯,甘甘則沒有借助扶手,每級臺階都是一只腳先下,另一只腳跟上慢慢下。說明小明的肢體協調能力更好,而甘甘的平衡能力則更好些。
原因如下:生物因素:遺傳是指祖先的生物特性傳遞給后代的生物現象。通過遺傳,祖先的一些生物特征可以傳遞給后代,這些遺傳的生物特征也叫遺傳素質。生理成熟是指嬰幼兒身體生長發育的程度或水平。嬰幼兒的生理成熟或發展是有一定順序的,生理成熟的順序性為兒童心理活動的出現與發展的順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由于受到生物因素,尤其遺傳和生理成熟的影響,使小明和甘甘在體質方面存在差異,這是導致他們動作發展差異的生理基礎。
環境因素:幼兒身體動作發展除了收到生理發育影響之外還受到后天環境的影響。營養、體育鍛煉和勞動、疾病、生活制度、其他因素如社會經濟制度家庭狀況,季節因素等。
15.幾個幼兒正在玩游戲,他們把竹片連接起來,想讓乒兵球從一頭開始沿竹槽滾動,然后落在-定距離外的竹筒里,游戲過程中,他們遇到了很多困難,如球從竹片間掉落(見圖) ;竹片連成的”橋"太陡球怎么也落不到竹筒里(見圖2)
他們通過不斷努力,終于讓球滾到了竹筒里。
幼兒可以從上述活動中獲得哪些經驗? (12分) ?請結合材料分析說明。(8分) (圖一為左圖,圖二為右圖)
材料中幼兒的行為說明他們有共同的目的,能夠采取分工合作的有組織的方式進行游戲。幼兒從上述活動中可以獲得的經驗如下:
(1)幼兒的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的增強,獲得活動中的組織分工經驗;
(2)提升解決困難的能力,了 解堅持、努力、不放棄與成功的關系;
(3 )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4)有關身體協調能力的經驗,促進動作的發展;
(5)獲得有關認知的經驗。
五、活動設計題(本大題共1小題,共30分)
16.中班下學期,陳老師發現,班上仍有-些幼兒會搶別人的玩具,他們的理由是:“我喜歡這玩具,我要玩”。請設計一個教育活動,解決上述問題,要求寫出活動名稱、活動目標、活動準備及活動過程。
中班社會教育活動做個不爭不搶的小朋友
一、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愿意將自己喜歡的玩具和大家一起玩、 不獨占、爭奪玩具。
2.認知目標:初步學習輪流玩、一起玩,了解分享的含義。
3.行為技能目標:通過游戲活動,能夠掌握交流玩的方法以及人際交往的技能。
二、活動準備
1.視頻錄像《陳老師帶來的新玩具》
2.幼兒閱讀用書
三、活動過程
(一),出示視頻錄像,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視頻播放《陳老師帶來的新玩具》,玩具播放的畫面如下:
1.教師帶來了一架嶄新的飛機模型,投放在科學角。
2.孩子們在你爭我搶這架飛機,誰都不愿意讓步。
3.飛機模型在爭搶中被撕壞。
(二)通過談話,引導幼兒初步感受“爭搶”和“分享”。
1.教師提問:
(1)視頻里發生了什么事?孩子們做得對嗎?為什么?
(2)針對視頻中幼兒出現的矛盾,你有什么解決辦法?
2.引導幼兒大膽討論,表達自己的想法。
3.教師小結:爭搶的后果是誰都玩不了新玩具,獨占、爭奪玩具會帶來不愉快,所以我們要學習分享。
(三)通過游戲活動,掌握交往技巧。
1.引導幼兒討論:一-種玩具大家都想玩,又要玩得高興,可以怎樣玩?
2.引導幼兒說出輪流玩、交流玩,如你先玩,他再玩,我后玩等。
3.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說說:畫面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樣玩玩具的?你喜歡誰?為什么?請你在圓圈里給會與大家一-起玩玩具的小朋友打√。
(四)兒歌小結。
好玩的玩具都愛玩,你玩玩、我玩玩,不爭也不搶,大家都開心。
四、活動延伸
以家園共育的方式進行活動延伸,請幼兒回家與爸爸媽媽分享本次活動的內容。
下載233網校APP及時獲取2019下半年教師資格證考試真題
面試報考:2019下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報名時間
教師資格臨考如何快速提分?考前救命大法拯救你,試聽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