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資幼兒保教知識常考考點:幼兒繪畫能力的發展【進入題庫,練習更多教師資格證試題>>】
1.涂鴉期(1歲半~4歲)
只要給一歲以后的孩子一支蠟筆,他就會笨拙地向紙上觸畫。這是一些亂涂的很粗拙的線條,表明兒童這時還不能控制自己的動作。孩子此時感到高興的,只是運動感覺的興奮和對紙上出現的線條的視覺上的興趣。
涂鴉分三種水平:
第一種是無意識涂鴉:斷斷續續、彎彎曲隨的不規則線條
第二種是有控制的涂鴉:畫出上、下、左、右有一定規則的線條,并會在紙上重復地畫圓圈,且能交替使用兩種不同的顏色筆
第三種是命名涂鴉:圓形物代表所要表達的物體游戲的性質
2.象征期(約4~5歲)
象征性繪畫就是幼兒憑借主觀的直覺印象,描繪出物體的粗略形象(多半是不完全的、遺漏的),用以象征物體的外形輪廓。
孩子經常邊畫邊為自己的畫命名,借以表達自己的意思。
3.概念畫期(約5~7歲)
(1)觀察:采用強調式的表現手法
這時期,幼兒觀察的著眼點在有誘惑力、趣味感和功能顯著的部位或個體,對整體和全局往往無心注視或顧及不到。
(2)形態:采用透明式和展開式的表現手法
在物體的形態表現上卻力求完整,即使被遮擋得無法看到的部分,他知道那些東西的存在,就要把它畫出來,稱之為透明式的表現法。
在表現形態上,幼兒的另一種表現手法是展開式畫法。比如畫桌子,不管孩子看得到還是看不到,幼兒總要把四條腿都畫出來。
(3)色彩:從完全主觀地使用色彩到根據需要使用色彩
此時的幼兒用顏色作畫,總愛涂得濃重顯眼,并力求表現自己心目中對物體固有色彩認識的先入概念,用色逐漸與實物相似。
(4)比例:從不協調到初步協調
(5)線條:從純粹的線跡到空間的表達
所描繪的線條往往笨拙、凝重、呆滯,習慣于一次性直接勾描完成,用筆的方法也很混亂,順筆、逆筆隨心所欲,任意驅使。
(6)構圖:從主觀表達到審美需要
慣于從局部畫起,然后擴展到整張紙,其效果往往是展開式的表現、并列式的表現或目錄式的表現。
(7)心境:心隨畫轉,形露于色
幼兒作畫,通常是在愉快喜悅和專注的情緒中進行的,往往心隨畫轉,形露于色,有時還自言自語。
4.寫實傾向期
約從7歲開始,在兒童的繪畫中就有了寫實傾向的萌芽,有的幼兒經過教育,寫實的傾向可能提早到6歲左右。這時,兒童力求盡量客觀地把握各種現象和事物,把見到的現象、客觀形態如實表現出來。
【真題練習】【進入題庫,練習更多教師資格證試題>>】
材料:觀察圖片回答問題
(1)上述三幅畫各反映出幼兒繪畫的哪種表現形式?
(2)怎樣理解幼兒的繪畫?
(3)評價幼兒畫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1)圖一反映了“夸張法”的表現形式。幼兒在繪畫中會不自覺的把自己關心的事物,認為重要的事物畫的很仔細,很突出。圖一中,幼兒將引起其注意的:“針”和“血”花的非常突出,即運用了“夸張法”的表現形式。圖二反映了“展開式”的表現手法。圖二中幼兒將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事物在同一畫中表現出來,運用了“展開式”畫法。圖三反映了“透明畫”的表現手法。幼兒不考慮遮擋關系,猶如視線能穿透任何東西,圖三能考到米飯吃進肚子的樣子,體現了“透明畫”的表現形式。
(2)幼兒的繪畫發展,可以分為涂鴉器(1.5—3.5歲),象征期(3.5—5歲)及圖式期(5—7歲),處于不同時期幼兒的繪畫,有獨特的表現形式。每個幼兒心理都有一顆美麗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和感受期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幼兒對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們的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別于成人。幼兒獨特的筆觸,動作和語言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情感。
(3)成人應對幼兒的藝術表現給與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去評判幼兒,更不能為追去結果的“完美”而對幼兒進行千篇一律的訓練,以免扼殺期想象與創造的萌芽。了解并傾聽幼兒藝術表現的想法或感受,領會并尊重幼兒的創作意圖,不簡單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標準來評價。肯定幼兒作品的優點,用表達自己的感受來引導其提高。如:“你畫了這么多紅顏色,感覺就像和過年一樣喜慶”,“你扮演的大灰狼聲音真像,要是表情再兇一點就更好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