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資幼兒保教知識常考考點:有關游戲的理論【進入題庫,練習更多教師資格證試題>>】
(一)早期傳統游戲理論
(1)剩余精力說
代表人物:英國的斯賓塞
主要觀點:游戲是剩余精力的發泄和運用,兒童可從中獲得愉悅和滿足。
(2)“松弛消遣說”
代表人物:拉扎魯斯
主要觀點:認為兒童游戲的本能不是剩余精力的發泄,而是恢復精力的方式,兒童是為娛樂而游戲的。
(3)預演說:生活預演說、能力練習說
代表人物:德國的格羅斯
主要觀點:游戲是兒童準備生活階段練習本能的一種手段,是對未來生活的一種無意識的準備。
(4)游戲復演論
代表人物:美國的霍爾
主要觀點:游戲是個體呈現祖先的動作、習慣和活動,是重演史前的人類祖先到現代人進化的各個階段。
(5)生長說
代表人物:美國阿普利登
主要觀點:游戲是幼小兒童能力發展的一種模式,是機體練習技能的一種手段,成長的結果就是游戲,游戲是練習成長的內驅力,兒童通過游戲可以成長。
(6)成熟說
代表人物:荷蘭拜敦代克
主要觀點:游戲是兒童操作某些物品以進行活動,是幼稚動力的一般特點的表現而不是單純的一種機能。
(二)現代游戲理論
(1)精神分析論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觀點:發泄論、補償論,游戲是補償現實生活中不能滿足的愿望和克服創傷性事件的手段。
①能實現現實中不能實現的愿望:學媽媽燒飯、學爸爸開汽車、學醫生給病人看病
②能控制現實中的創傷性事件:重復痛苦經歷——“強迫重復”現象
如給娃娃打針
(2)新精神分析論
代表人物:埃里克森
主要觀點:游戲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種健康的發泄方式,在游戲中兒童可以重復快樂和撫平創傷。
(3)認知結構理論
代表人物:皮亞杰
主要觀點:
①兒童進行游戲是由其認知發展的內在動力決定的,兒童在游戲中可以認識新的事物,可以鞏固和擴大已有的概念。
②皮亞杰認為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游戲形式和內容不同,是其認知發展的水平決定的。
(4)學習論
代表人物:美國的桑代克。
主要觀點:游戲是一種學習行為,受社會文化和教育要求的影響,也受學習的效果律和聯系律的影響。
【真題練習】【進入題庫,練習更多教師資格證試題>>】
認為“游戲是為未來生活做準備”的游戲理論是( )。
A.預演說
B.剩余精力說
C.復演說
D.松弛消遣說
考試題庫>>教師資格證考試題庫試題免費刷
備考資料>>教師資格證各科思維導圖下載
零基礎如何備考?233網校零基礎暢學班購課即送教材,送面試課程,筆試面試一次搞定!免費試聽>>
教資筆試微信學習群 掃碼進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