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材料分析題
1.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東東是大班的孩子,平時成績不太好,但上課總愛舉手回答問題。有時候,老師的問題還沒有說完,他便把手高高地舉了起來,讓他站起來回答問題時,他又答不出來。老師找到東東,問他是什么原因。東東說:“別的小朋友都說我學習不好,說我笨,我想回答問題,他們就不會總是說我了。”老師了解了原委后,并沒有批評東東,而是和他定下君子協議:“以后老師提問時,如果不會,就舉右手一一一就是你拿筆寫字的那只小手,如果會,你就舉左手——就是不拿筆寫字的另一只手。”在以后的課上,老師抓住東東舉左手的機會,讓他回答問題,并經常表揚他。從那以后,東東在學習上很有起色,其他幼兒都很喜歡他。
問題:對材料中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評析。
2.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樂樂是幼兒園有名的“搗蛋鬼”,與其他小朋友的關系極其不好,因為他比同齡幼兒強壯,經常欺侮“弱小”的同學。老師知道這種情況后,沒有批評他,而是經常在班里講助人為樂、與人友好的故事.又讓他與其他幼兒一起掃地、擦桌子,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漸漸地,樂樂不那么淘氣了,其他幼兒慢慢和他交好,學習也有了進步。
問題:請你運用現代教育理論對該教師的行為進行評析。
3.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有調查顯示,有81%的兒童對考試感到“非常”憂慮;63%的孩子擔心會受到老師懲罰;44%的學生曾經有過被體罰的經歷,并且男生比例比女生高;73%的兒童曾被家長體罰。此外,絕大多數的學生都對沉重的家庭作業怨聲載道。而壓力過大最終造成:超過1/3的學生每周至少有一次頭疼或者腹痛,最嚴重者一周有4次身體疼痛或不適。專家稱,一味講求競爭和有錯必罰的教育理念帶來的就是學生精神過于緊張,對其心理健康造成影響,而減輕不必要的壓力則是勢在必行。
問題:針對上述材料對目前的教育現象進行分析。
4.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某中班幼兒小超,經常遲到、曠課,與其他幼兒打架,學習成績也不好,盡管老師多次和他談話、批評教育,仍不見好轉,雖然偶爾也有進步,但沒過兩天又恢復原樣,以至老師都對他失去了信心。不過,小超也不是一無是處,他的體育很棒,畫畫也特別好。
問題:請談談如何對待這樣的學生。
5.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佳佳是個活潑開朗的小班孩子,她愛學習,跟別的小朋友關系特別好,老師也喜歡她。有一次,她感冒了,卻還是堅持來幼兒園。上課了,老師讓她背昨天學過的兒歌,她卻沒有背出來。老師很生氣,說她“笨”。佳佳很傷心,回到家就又哭又鬧,不吃飯,還說再也不去幼兒園了。
問題:請你就上述材料進行分析。
6.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資料報道:哈師大附屬中學的應屆畢業女生常藝凡陸續收到來自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8所美國一流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并獲得獎學金。這一消息在學校里引起的轟動效應自不待言,而尤為值得關注的不僅僅是她能在托福與SAT的考試中獲得近滿分,同時,她在12歲時就獲得了小提琴10級.全國高中生生物競賽二等獎,美國AMC數學競賽優勝獎。第六屆北京大學全國中學生模擬聯合國大會代表獎。另外,她在課余時間堅持打乒乓球6年,有著不錯的球藝和健康的身體素質。
問題:這則材料體現了什么樣的教育理念?
7.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某幼兒園的兩位教師在辦公室閑談,甲老師說:“我們班的××特別聰明,懂得很多知識,真不愧是工程師的兒子。”乙老師說:“我班的××什么都不會,怎么教都學不好,沒辦法,父母都是小學文化。”甲老師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嘛,就是這個理兒。”
問題:請你運用教師職業理念對這兩名教師的行為進行評析。
8.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京京今年上大班,老師對他印象一直不好,其實他的學習成績還不錯,也沒犯過什么大錯,就是平時有點頑皮,不太自覺,上課有時候愛講話。但老師對他很有偏見,京京的家長也側面和老師溝通過,提了些意見,最終非但沒改變什么,反而發展到老師經常要故意挑京京錯的程度。
問題:根據材料,請你分析教師應該樹立怎樣的兒童觀。
9.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十六大報告在論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中明確指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形成比較完善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和文化創新體系、全民健身和醫療衛生體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的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問題:結合教育教學實際,談談你對終身學習的認識。
10.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一名學生在日記里寫道:“我今天特別高興,因為老師終于給了我回答問題的機會,這可是我進入這個班級獲得的第一次機會啊!雖然這是老師不經意的一次提問,但我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就在這一次,老師終于注意到‘我’的存在,我有了發表意見的機會……”
問題:這則材料所反映的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是什么?
11.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放學后,魏老師在整理玩具的時候,發現一個小的芭比娃娃不見了,她想起白天只有晨晨玩過,猜測可能是她拿走了。第二天,魏老師注意觀察晨晨,果然發現她的小書包里有娃娃的頭發掉了出來。
但是魏老師并沒有批評她,而是將這件事以故事的形式講給了孩子們,之后又特意提問晨晨:“你覺得故事中的小朋友做得對嗎?”晨晨說:“不對。”魏老師問:“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晨晨說:“我會把娃娃放回玩具角。”后來,魏老師發現芭比娃娃果然又回到了玩具角。
問題:請你分析材料中教師的做法。
12.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有些人認為:幼兒教師所教的都是一些淺顯的知識,所以只要具備粗淺的學科知識就可以勝任。
問題:請用所學的教育學理論分析上述觀點,并論述勝任幼兒教師的職業條件。
13.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小剛在幼兒園的時候,就顯示出對天文的興趣,每次向家長和教師提出的問題都與天文有關,家長認為孩子滿腦子奇思異想,對他們認為的主科下工夫太少,會影響他將來的學習、升學與就業,多次橫加阻攔。幼兒園的李老師則認為小剛有學習天文的潛質,便與家長溝通,讓他們支持小剛的興趣,并經常帶他去天文館。后來,小剛對天文的興趣一直沒有減弱,直到考上了北京師范大學,幾年后碩士畢業,分配在北京天文館工作。
問題:材料中,李老師有著什么樣的兒童觀?請結合新課程改革的實際,談談如何突出這一兒童觀。
14.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開學不久,陳老師發現小浩同學有許多毛病。陳老師心想,像小浩這樣的同學缺少的不是批評而是肯定和鼓勵。一次,陳老師找他談話說:“你有缺點。但你也有不少優點,可能你自己還沒有發現。這樣吧,我限你在兩天內找到自己的一些長處,不然我可要批評你了。”第三天,小浩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陳老師,滿臉通紅地說:“我心腸好,力氣大,畢業后想當兵。”陳老師聽了說:“這就是了不起的長處。心腸好,樂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這種人。你力氣大,想當兵,保家衛國,是很光榮的事,你的理想很實在。不過當兵同樣需要科學文化知識,需要有真才實學。”聽了老師的話,小浩高興極了,臉上露出了微笑。
問題:結合新的教師觀,談談你對陳老師的看法。
15.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如今的幼兒很小就接受了各種各樣的新生事物,腦子里千奇百怪的東西很多,他們總會提出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比如,“老師,什么叫‘酷斃了”“‘老師,怎樣才能當上還珠格格”,等等。這樣的問題真是讓老師無言以對。
問題:面對這樣的問題,你會怎么做?
16.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某幼兒園給幼兒布置了獨具特色的寒假作業——環保作業:讓家長帶領幼兒到公園街頭撿拾垃圾;民俗作業:讓幼兒真正認識傳統佳節;體育作業:長跑、跳繩天天練,告別肥胖、近視眼等。這種“變了臉”的寒假作業,受到了幼兒及家長的普遍好評。
問題:請運用素質教育理念分析這一材料。
17.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一教師在班上發起評選最壞學生的活動,要評出全班最壞的3個學生。6歲的童童被評為第3個最壞學生,同學們給他列出了16條罪狀。那天放學回家,媽媽發現童童無精打采,一問才知真相。媽媽很憤怒,但她還是冷靜地要求教師收回這次評選結果。教師卻說,這是全班同學的共同呼聲,他本來就是最差學生。從此以后,童童就不太想去上學了,總是想方設法找借口逃學,最后,媽媽不得不為他轉了學。
問題:請你用當代兒童觀和教師觀來評價這一材料。
18.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一位教師在進行語文課文《螢火蟲》教學時有這樣一個片段:教師問學生,螢火蟲燃燒了自己,怎么了?有的孩子回答說,螢火蟲燃燒了自己,它就死了;也有孩子說,螢火蟲燃燒了自己,它沒有怎么,只是一種生理現象;還有一部分孩子有一些其他理解。這時,教師無法對這些理解給予肯定,因為書上不是這樣說的,書上的正確答案是,螢火蟲燃燒了自己,照亮了人間。所以,老師不斷運用教學技巧和教學機智,想辦法一步步地“啟發”孩子得出“正確”的認識,要求同學們再想一想,再看一看,看什么呢?當然是看書,看課文,最后,孩子們終于在老師的不斷引導下,“看”出一個“共同”的認識——螢火蟲燃燒了自己,照亮了人間!
問題:試從教師的教學觀、教材觀以及學生觀出發,對上述課堂教學材料進行評價分析。
19.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下,怎樣評價學生的優、良、中、差呢?為此,我制定了這樣的標準:一是在大綱規定的基礎科60分以上,并能發現自己的特長且有所發展的,視為及格;二是基礎科及格或良好,特長科明顯超過同年級學生的,視為良好;三是基礎科良好,特長科大大超過同年級學生或有所發明創造的,視為優秀;四是僅基礎科及格或僅特長科有所發展的,均視為不及格;五是僅基礎科良好,或特長科單方獨進的,視為畸形發展,作降格評價。這一評價標準的實施,使絕大部分差生都抬起頭來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優勢與途徑,也使文化課考試分數好的學生不再自我感覺良好。從而找到了良性互補、和諧發展的新路子。通過一個學期的實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高漲,各科學習成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總分由原來年級的倒數第二上升到年級的第二名。
問題:請你針對材料中制定的評價標準,談談自己的看法。
20.閱讀下面材料,回答問題。
“雪化了變成什么?”一個孩子回答:“變成了春天!”這個回答是多么富有想象力,又是多么富有藝術性,可居然被判為零分。“樹上有五只鳥,被人用槍打死了一只之后,樹上還剩下幾只鳥?”一個孩子回答:“還有三只。”老師愕然:“怎么可能?”孩子解釋:“爸爸被打死了,媽媽嚇跑了,剩下三個孩子不會飛。”這是一個充滿情感的回答,又是一個極現實的回答。可是,老師也斷然認為不對。
問題:為什么會經常出現類似上述的情況?老師應怎樣對學生進行正確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