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C。解析:福祿貝爾創制了恩物。
2.【答案】A。解析:兒童的發展是通過對物體的操作和與人的交往而發展的。
3.【答案】A。解析:師幼關系是學前教育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系。
4.【答案】A。解析:陳鶴琴在抗戰時期創辦我國第一所公立幼稚師范學校,即江西實驗幼師。
5.【答案】A。解析:環境,特別是教育,在個體發展中有重要作用。
6.【答案】A。解析:兒童書面言語的產生,如同口頭言語一樣,是從接受性的言語開始,即先會認字,后會寫字。
7.【答案】B。解析:適當淡化幼兒的性別角色和行為,對兒童智力發展和形成男女雙性化性格是有利的。
8.【答案】A。解析:兒童在這一刻出現的心理活動是對漂亮玩具的指向和集中,因此,心理現象為注意。
9.【答案】D。解析:自我中心階段(2—5歲)是一種無道德規則階段,規則對兒童沒有約束力。
10.【答案】D。解析:“這兒有個蘋果”體現個體的感知覺。“真香!"體現的是想象。“我要吃!”體現的是需要。“這是什么?”體現的是思維。
11.【答案】D。解析:幼兒最典型的思維是具體形象思維。
12.【答案】B。解析:問題言語和游戲言語是幼兒自言自語的表現的兩種形式。
13.【答案】D。解析:氣質類型是先天的,是剛出生時就表現出來的差異。
14.【答案】D。解析:兒童繪畫主要著力于發展兒童自身的自主性,從教育角度來說,其真諦是兒童創造性的自我表現。
15.【答案】A。解析:幼兒園美術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初步能力。
16.【答案】B。解析:這是幼兒對熟悉的事物進行的概括,是在自己的生活情景之內進行的概括。
17.【答案】A。解析:在幼兒詞匯使用中,以名詞為最早,其次是動詞,再次是形容詞,最后才是副詞。
18.【答案】A。解析:“前讀寫”階段主要完成的任務是培養讀寫興趣。
19.【答案】D。解析:情緒主要是生理因素的作用。
20.【答案】D。解析:放任型親子關系容易產生這種不良品質。
二、簡答題
1.【答案要點】(1)習慣化與去習慣化;(2)經典條件作用;(3)操作條件作用;(4)模仿。
2.【答案要點】(1)活動區種類和數量的選擇:①培養目標。在創設活動區時,要考慮活動區能體現《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出的教育目標,提供給孩子們在身體、語言、認知、社會和品德、情緒和美感發展方面的經驗。②本班的實際情況。在我國幼兒園的現有條件下,由于活動室空間的狹窄擁擠,不可能同時容納滿足幼兒各方面發展需求的活動區,教師要根據現有條件來選擇活動區的種類和數量,因地制宜,不盲目抄襲別人的經驗。③本階段的教育重點。如9月份是小班幼兒入園的第一個月,教育重點是幫助幼兒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與此相適應.教師可選擇娃娃家、積木區、小小扮演區等與家庭氛圍相似的區域,讓新人園的幼兒在像“家”一樣的活動區內自由活動,使他們感覺到溫暖熟悉,并逐漸喜歡幼兒園。總之,活動區的種類和數量不是一成不變的,在綜合考慮以上各因素的基礎上,教師應當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征求他們的意見,共同選擇,創設兒童化的活動區。
(2)活動區材料的投放應注意以下問題:①材料和玩具多樣化。教師應當在各個活動區內提供足夠的材料和玩具,使幼兒在其中快樂地操作、探索和扮演。材料的種類應當適合不同孩子的能力和經驗。②材料和玩具擺放清楚、明確。多樣化的玩具和材料應當有系統地分類放在開放性的、低矮的架子上,或者用透明的容器分類擺放,如筐、籃子、盤子等。
(3)活動區的布置要注意合理:①所謂界限性即各活動區要劃分清楚,界限明確,便于幼兒開展活動和教師進行管理。②各活動區之間的相容性。所謂相容性是指在布置活動區時要考慮各個區域的性質,盡量把性質相似的活動區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擾。③各活動區之間的轉換性。所謂轉換性即教師在考慮劃分各個區域的同時,也要考慮幼兒可能出現的將一個活動區內的活動延伸轉換至其他活動區的需要。
此外,應確定活動區規則,因為規則是保證活動區活動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
3.【答案要點】(1)尊重家長和他們正確的育兒方式。①每個家庭都是不同的.他們有不同的需要和傳統。②家長一般會歡迎并接受教師的建議,但是并不會改變太多。③教師應當把自己看做是家長教育孩子的資源和支持者。④教師可以提出建議,但是不要充當“裁判”的角色。⑤如果你不是家長,你就沒有家長的親身經歷;如果你是家長,你只知道如何撫養你的孩子,你不可能完全了解別的家長的經驗和感受。⑥教師應當尊重所有的家長。絕大多數家長,包括那些打罵孩子的家長,都是在用自己認為適當的方式管教孩子。教師不能輕易地否認家長的教育方式。
(2)注重教師與家長及家長之間的相互作用。教師不僅要影響家長、干預家庭教育.而且要吸取家長的教育經驗,聽取家長的教育意見,與家長共同討論問題,共同解決問題,共享教育成功的快樂。
(3)開拓家長工作的廣度和深度。不僅吸收、允許、鼓勵家長參與園所的管理.而且使家長參與園所教育活動的開展和設計。要在行動上取得一致,在教育觀念上相互尊重.在情感上相融。
4.【答案要點】幼兒掌握語音的特點和難點如下:
(1)幼兒期(3—6歲)是能夠掌握本民族全部語音的年齡。
(2)發音錯誤的集中點:輔音、發音方式。
(3)發音難點在于掌握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原因是:①生理原因,生理上不成熟,不能恰當支配發音器官,不善于掌握發音部位和方法;②語言環境,主要是方言的使用。
試題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