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B【解析】兩三歲以后的幼JL,常常由于被告知蛇會咬人、黑夜有鬼等產生怕蛇、怕黑的情緒,這些都是和想象相聯系的情緒體驗。
2.A【解析】個性對自己所作所為的看法和態度,就是自我意識。幼兒的自我意識隨年齡的增長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幼兒自我意識的成熟標志著其個性的成熟。
3.A【解析】略。
4.c【解析】嬰幼兒時期腦的發育非常迅速,出生后的幾年內,腦重量增加近4倍,7歲左右已基本接近成人。與此同時,腦的機能也逐漸復雜、成熟和完善起來,為建立各種條件反射提供了生理基礎。
5.B【解析】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幼兒期是人的藝術才能開始表現的時期,這一時期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6.D【解析】經濟性原則是指創設幼兒園環境應考慮不同地區、不同條件園所的實際情況,做到因地制宜、勤儉辦園。貫徹經濟性原則具體要做到少花錢,多辦事。
7.A【解析】幼兒園文化影響著幼兒園的精神風貌,對全園的成人和幼兒都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幼兒園受社會不良文化的影響,必然導致幼兒園整體文化氛圍的低級、粗俗,使幼兒園環境質量大打折扣;如果是高雅、健康的文化氛圍,那么帶給幼兒的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教師和幼兒都能在其中受到良好的熏陶。
8.D【解析】陶行知認為教育要啟發、解放幼兒的創造力。
9.A【解析】制定幼兒園教育目標需要考慮幼兒的發展規律和社會要求。
10.B【解析】幼兒教育是一種為幼兒今后發展奠定基礎的啟蒙教育。
二、簡答題(答案要點)
11.(1)成人要善于發現與辨別孩子的情緒;
(2)從幼兒的情緒表現來分析幼兒的內心情感世界;
(3)注意幼兒的個別差異,對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
(4)注意孩子積極情感的引導,讓積極情感稱為幼兒情感的主旋律,減少消極情感產生。
12.(1)反思日記。在一天教學工作結束后,要求教師寫下自己的經驗,并與其指導教師共同分析。
(2)詳細描述。教師相互觀摩彼此的教學,詳細描述他們所看到的情景,并對此進行討論分析。
(3)交流討論。來自不同學校的教師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課堂上發生的問題,然后共同討論解決的辦法,最后得到的方案為所有教師及其他學校所共享。
(4)行動研究。為弄明白課堂上遇到的問題的實質,探索以此改進教學的行動方案,教師以及研究者用以進行調查和實驗研究。此外,還可以通過博客、微博進行敘事研究,分享自己的教學感受。
應試加油站:
講師輔導,一次過關: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最節約考試成本 免費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