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幼兒獨立性發展表現在他們能夠自己進行各種活動,不再完全依賴和成人共同進行活動。幼兒在活動中想要自己動手操作解決問題,如果成人對幼兒的活動干涉過多,幼兒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反抗,甚至會很生氣、哭鬧。
材料中教師對亮亮的批評,干涉了亮亮動手操作、探索的活動,作為幼兒教師要尊重孩子的活動,讓幼兒有獨立動手操作的機會。針對亮亮把遙控飛機撬開這件事,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有關遙控關飛機為什么會飛的教育探索活動,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同時,促進幼兒獨立性的發展。
2.(1)游戲是兒童自主自愿的活動。材料中的游戲活動時間,幼兒是出于自己的興趣和愿望、自發自愿地選擇了娃娃家、理發店和建構區等自主地進行游戲,而不是在外在的強制要求下進行游戲,他們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內心,顯露自己的潛力。
(2)兒童重視的是游戲的過程,而非游戲的結果,無強制性的外在目的。兒童參加游戲就是為了享受游戲的過程,而非追求游戲的結果。一旦兒童的游戲活動被設定為達到某個目標,就會給兒童帶來無形的壓力,兒童就難以享受無拘無束的游戲過程了。如材料中幼兒通過在游戲中扮演理發師,在游戲過程中體驗了幫“顧客”剪頭發的快樂。
(3)游戲是充滿想象和創造的活動。兒童在游戲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其想象力,創造不同的玩法,還可以依靠想象不斷變換物體的功能,不斷變換人物的角色,不斷變換游戲的情節。例如,材料中擔任理發師的小朋友穿上理發師的服裝,幫“顧客”圍上毛巾等必備物品,用玩具剪刀對“顧客”的頭發進行操作,這充分體現了幼兒游戲中的想象和創造。
(4)游戲具有假想成分,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社會生活,是虛構和現實統一的活動。游戲的假想性是指兒童的游戲是想象與現實的結合,是兒童在假想的情境中對生活經驗的創造性反映。例如,材料中幼兒游。戲的主題內容(理發店)、角色情節(理發師、“顧客”)、以及行為方式(理發師給“顧客”剪頭發)等都具有社會性,是對現實世界“理發店”的反映,是兒童渴望和參與成人的社會生活的反映。
(5)游戲是能給兒童帶來積極情感體驗的活動。在游戲中,兒童能控制所處的環境,表現自己的能力和實現自己的愿望,因而能夠使兒童獲得愉悅感、勝任感和滿足感。例如,材料中幼兒在沒有強制目標的游戲環境中,自主選擇游戲區域及游戲活動內容,在“剪頭發”的過程中傳來陣陣笑聲和交談聲,這是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獲得輕松、愉快積極情緒情感體驗的表現。
(6)游戲是具體的活動。每個游戲都有具體的內容、情節、角色、動作、實際的玩具和游戲材料,游戲角色之間還有對話,所有這一切,會不斷引起兒童的表象活動。在這些表象的引導之下,兒童的游戲變得的興趣盎然,其樂無窮。材料中幼兒在假想的理發店中給“顧客”剪頭發,正是此特點的反映。
熱點推薦:幼兒教師資格證考試試題全真演練10套預測押密卷及答案
教師資格證VIP班:怎樣讓備考才萬無一失?233網校教師資格講師帶你告別盲目備考,輕松掌握考點!零基礎VIP班,不過免費重學!點擊免費試聽>>
學習交流平臺:手機APP| 微信:jiaoshi_233 | QQ群 加入我們,分享學習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