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簡答題
41.①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關于知識的觀念;
②信息技術改變著人們關于學習和教育的理念;
③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普及為實現教育的第三次飛躍提供了平臺。
42.①為個體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包括機遇、條件和對象;
②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有積極和消極之分;
③人在接受環境影響和作用時,也不是消極的、被動的。
43.課程設計是指那些經過精心計劃的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設計出各種學科和教育活動方式,并將它們提供給教育機構中的人們,以此作為進行教育的方案:
課程設計的意義:
①從課程設計活動中可以產生全新的課程方案,從而導致對學生的雙邊活動有其深遠意義的課程改革。
②可以對目前的課程進行一些修改或重新組織,其中并不增加新的東西,而只是以更清晰的方式將課程中各要素聯系起來。
44.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二者統一在同一教學活動中。
具體而言:
①掌握知識是發展智力的基礎;
②智力發展是掌握知識的重要條件;
③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應實現相互轉化。
45.①具有引導性、目的性和組織性;
②不脫離學生學習這一主導活動和主要交往對象的教師和同學;
③具有科學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學生品德形成和發展規律和教育學、心理學原理組成的。
四、論述題
46.學校教育是由承擔教育責任的教師和接受教育的學生共同參與和進行的,學校教育的環境具有極大的人為性,具有明確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內容與活動計劃、有系統的組織和特殊的教育條件。學校彌漫著科學、文化和道德規范的氣息。這些構成了學校教育環境的特殊性。從個體活動角度看,學校中的個體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的區別,在于有教師的指導.活動的結果還要接受檢查。
這種特殊性使學校教育在影響人的身心發展上具有獨特的功能。
具體表現在:
①學校教育按社會對個體的基本要求對個體發展的方向與方面做出社會性規范;
②學校教育具有加速個體發展的特殊功能;
③學校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對個體發展的影響不僅具有即時的價值而且具有延時的價值:
④學校教育具有開發個體特殊才能和發展個性的功能。
在線測試>>福建省2007年7月中學教師資格考試心理學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