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短裙挺进太深了h女友,国产亚洲精品久久777777,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夜月,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233網校>教師資格證>歷年真題>中學教育學真題

福建教師資格2007年7月中學教育學真題試卷及答案

來源:233網校 2011年9月12日

2007年7月中學教師資格考試福建省統一命題考試
教育學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且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后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 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說”的教育思想家是( )
A.盧梭
B.裴斯泰洛齊
C.洛克
D.康德
2. 下列哪一條教學原則是與《學記》中說的“學不躐等”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A.啟發性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循序漸進原則
3. 在不同的社會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權,誰享有機會和接受何程度的教育主要是由什么決定的( )
A.政治經濟制度
B.生產力
C.科學技術
D.文化
4。 學生文化是介于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的一種文化現象,具有以下特點( )
A.過渡性、非正式性、多樣性、互補性
B.過渡性、多樣性、群體性、互補性
C.非正式性、多樣性、互補性、成熟性
D.多樣性、互補性、群體性、不成熟性
5. 個體身心發展水平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對于正常發育的兒童而言,遺傳素質在人的身心發展中起( )
A.決定作用
B.前提作用
C.主導作用
D.導向作用
6. 根據心理學的研究,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是指人的身心發展具有( )
A.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互補性、相對性
B.階段性、相對性、不平衡性、互補性、個別差異性
C.順序性、不平衡性、互補性、個別差異性、相對性
D.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互補性、個別差異性
7. “以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養目標的提法,出自于我國的( )
A.《憲法》
B.《義務教育法》
C.《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
D.《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8. 在下列表述中,哪一項是錯誤的( )
A.教育目的是教育性質的集中體現
B.教育目的是客觀的
C.教育目的體現了人們的教育理想
D.教育目的是抽象的
9. 我國作為《兒童權利公約》的締約國之一,在一系列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中,對青少年享有的權利作出了規定。其中,對于學生而言,其最主要的權利是( )
A.人身權
B.享受物質幫助權
C.隱私權
D.受教育權
10.以下的哪一項不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規定的學生應盡的義務( )
A.遵守法律、法規
B.尊敬師長
C.遵守學生行為規范
D.努力學習、成績優秀
11.課程目標是指特定階段的學校課程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是指導整個課程編制過程的最為關鍵的準則,它應具有的規定性是( )
A.時限性、一般性、預測性、操作性
B.靈活性、一般性、預測性、操作性
C.時限性、具體性、預測性、靈活性
D.時限性、具體性、預測性、操作性
12.根據教育理論的研究,學校課程表的安排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
A.整體性、遷移性、生理適宜等原則
B.穩定性、靈活性、生理適宜等原則
C.發展性、靈活性、整體性等原則
D.遷移性、發展性、穩定性等原則
13.認為“一切知識都從感官的知覺開始的”,并主張把教學建立在感覺活動的基礎之上,即以個體認識論為基礎提出的教學論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紐斯
B.赫爾巴特
C.布魯納
D.杜威
14.主張在教學中應用“產婆術”,即用討論問題的問答方式與人談話,但不直接把結論教給人,而是指出問題并引導人最后得出正確的結論。提出這一主張的教育家是 ( )
A.蘇格拉底
B.柏拉圖
C.亞里士多德
D.昆體良
15.教學策略是為了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在對教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對教學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它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
A.客觀性、綜合性、可操作性
B.外顯性、整體性、靈活性
C.簡約性、客觀性、整體性
D.綜合性、靈活性、可操作性
16.班級授課制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對世界教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到了19世紀70年代開始遭到批判,最早提出對班級授課制進行改造的是( )
A.圣路易編制法
B.道爾頓制
C.特朗普制
D.設計教學法
17.陶冶法是通過創設良好的情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品德的方法:主要包括環境陶冶、藝術陶冶和( )
A.生活陶冶
B.同伴影響
C.啟發說服
D.人格感化
18.在德育過程中,貫徹疏導原則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講明道理,疏導思想;第二,因勢利導,循循善誘;第三是( )
A.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現實性結合起來
B.以表揚激勵為主。堅持正面教育
C.愛護、尊重和信賴學生
D.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有計劃地進行教育
19.班級目標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班級所期望達到的境界。班級目標的設計,主要依據兩方面因素:一是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學校的培養目標;二是( )
A.教育的特點和要求
B.學生的發展特點
C.教師的個性
D.班級的現實發展水平
20.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導地位的是( )
A.原始社會的教育
B.古代學校教育
C.近代教育
D.現代教育

相關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柞水县| 噶尔县| 安多县| 嵊泗县| 敦煌市| 昭通市| 鲁甸县| 九龙坡区| 佛教| 武清区| 金溪县| 茶陵县| 科技| 汽车| 凤翔县| 秀山| 维西| 科尔| 华池县| 石屏县| 平安县| 黄陵县| 宜兰市| 乌兰县| 宣恩县| 南汇区| 凌海市| 通渭县| 沁阳市| 盐城市| 中西区| 黑山县| 甘孜县| 瑞金市| 和林格尔县| 南充市| 三门峡市| 福建省| 乌恰县| 蕉岭县| 榆社县|
登錄

新用戶注冊領取課程禮包

立即注冊
掃一掃,立即下載
意見反饋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