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請簡述教育對生產力的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
生產力的發展推動和制約著教育的發展,而教育對生產力的發展也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這主要表現在:
(1)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產的必要手段。人是生產力中最重要和最關鍵因素。通過教育可以使人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術,成為專門的人才。這些人進入生產過程之后,就能不斷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教育把可能的生產力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學知識技術再生產的手段。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通過教育,可以使科學技術知識從原來為少數人掌握到為更多人所掌握,并且運用到生產實踐中,由此推動生產力的發展。
(3)教育是生產新的科學知識技術的手段。教育的主要職能是傳遞人類已有的科學知識,但它也能承擔生產新的科學技術知識的任務,這在高等學校表現得尤為明顯。新的研究成果和發明一旦在生產中被應用,就能提高社會生產力。
27.請簡述校本課程開發的基本特點
校本課程的四個突出特征:
(1)實踐性:校本課程大多屬于實踐性課程,而不屬于學科類課程。它不以系統知識為基本內容,也不以讀書、聽講為主要學習方式,而是圍繞學生需要研討和解決的問題來組織具有多樣性、動態性的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在調查研究、討論探究等活動中進行生動活潑的學習。
它強調學生應在活動中學,注重直接體驗和經驗積累,反對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的傾向。
(2)探索性。校本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理念。
各門校本課程應是圍繞一系列重要問題或挑戰性任務而編排學習內容、安排學習活動的,學生便按照一系列課題或主題參加學習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收集書面材料和實際材料,進而通過自己的思考、操作以及與同伴的討論去解決問題或提交作品。
(3)綜合性。各門校本課程的內容是圍繞一個一個主題或課題而從多種學科和多種現代媒體中收集組織的。
(4)以學生為主體。各門校本課程的構建都把學生的發展置于中心地位。
28.簡述中學生發散思維的基本特征。
發散思維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流暢性。即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在規定的時間內產生不同觀念的數量的多少。
(2)變通性。即靈活性,指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不墨守成規,能隨機應變、觸類旁通;對同一問題所想出不同類型答案越多者,變通性越高。
(3)獨創性。即指個人面對問題情境時,能獨具匠心,想出不同尋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輩的意見。
29.簡述良好的性格培養途徑
(1)樹立效仿的榜樣
(2)提供實際鍛煉的機會
(3)及時進行個別指導
(4)創設優良的集體氣氛
(5)鼓勵學生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