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及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D。解析:考查復式教學的定義。
2.【答案】D。解析:班級授課制是把學生按年齡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數的班級,教師根據課程計劃和規定的時間表進行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它的特征是班、課、時。
3.【答案】c。解析:領會知識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
4.【答案】B。解析:學生學習的內容是已知的間接經驗,并在教學中間接地去認識世界。
5.【答案】c。解析:“學不躐等”意思是學習要由淺人深、由易到難、由近及遠、由簡到繁,不能跳躍。這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6.【答案】A。解析:教師的教學工作包括四個基本環節:備課、上課、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其中。上課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
7.【答案】B。解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意思是教師雜亂地施教,學生不按順序學習,會使學生頭腦混亂不知所措。這告誡教師要注重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8.【答案】C。解析:談話法也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
9.【答案】D。解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作用,學生才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具有主觀能動性,所以,教學能否取得成功,關鍵在于學生是否充分發揮了自己的主體作用。
10.【答案】A。解析: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為教學的其他任務只有在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才能實現。
11.【答案】C。解析:美國教育家克伯屈在1918年發表的《設計教學法》一書中,詳細地論述了設計教學法的理論基礎和實施步驟,因而成為此教學法的代表人物。
12.【答案】D。解析:區分度具有區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13.【答案】B。解析: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盡量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和已有的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比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識。
14.【答案】D。解析:理解教材上的新知識才是真正領會了知識。
15.【答案】B。解析:效度是指測量的正確性,即一個測驗能夠測量出其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
16.【答案】D。解析:總結性評價,也稱終結性評價,通常在一門課程或教學活動(如一個單元、章節、科目或學期)結束后進行,是對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進行測定。
二、辨析題
1.【答案要點】正確。教學與教育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教育包括教學,教學是學校進行教育的一個基本途徑,除教學外,學校還通過課外活動、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等途徑對學生進行教育。
2.【答案要點】正確。這一理論體現在教育上就是因材施教原則。
三、簡答題
1.【答案要點】
①傳授系統的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②發展學生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③培養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基礎。④關注學生個性發展。
2.【答案要點】
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于組織者的地位,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②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應充分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的主體能動性。 ③建立合作、友愛、民主平等的師生交往關系。
3.【答案要點】
優點:①有利于經濟有效地、大面積地培養人才;②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③有利于發揮班集體的教學作用。缺點:①主要表現在強調系統的書本知識的學習,容易產生理論與實際脫節;②強調教學過程的標準、同步、統一,難以完全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于因材施教。
四、材料分析題
1.【答案要點】 老師在課堂上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對待和處理的問題。對待課堂上出現的錯誤.
應該是善待錯誤而不是放縱錯誤.并通過教學機智把錯誤的事實轉變為探究問題的情境.打破課前的預定目標,促使具有鮮活的個性的探究發現在課堂中創造生成。如前面例舉的那位老師,當發現這個“天平”稱一支粉筆會相差10倍的錯誤問題時.假若以此來創設問題情境,把“怪球”踢給學生,則能迅速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讓他們親身經歷尋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就不僅會發現問題的拆下天平的膠墊,還能通過親自觀察、積極思考、動手操作等感知和體驗,從而獲得認識天平、使用天平的經驗。
2.【答案要點】
(1)這一教學實例體現了啟發性教學原則。
(2)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啟發性教學原則的貫徹要求:①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②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③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④發揚教學民主。
試題推薦:5套2013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巔峰沖刺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