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1.把兩個及兩個年級以上的兒童編在一個班級,直接教學與布置、完成作業輪流交替進行,在一節課內由一位教師對不同年級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是( )。
A.分層教學
B.合作學習
C.班教學
D.復式教學
2.班級授課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幾個字概括( )。
A.班、課、室
B.師、生、課
C.師、生、時
D.班、課、時
3.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是( )。
A.引起學習動機
B.鞏固知識
C.領會知識
D.運用知識
4.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主要是通過學習什么實現的?( )
A.直接經驗
B.間接經驗
C.生產經驗
D.生活經驗:
5.戒國古代的《學記》中說“學不躐等”,這體現了下列哪個教學原則?( )
A.鞏固性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循序漸進原則
D.啟發性原則
6.上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 )。
A.中心環節
B.起始環節
C.終止環節
D.一般環節
7.《學記》中提出的“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的主張對應的教學原則應是( )。
A.因材施教原則
B.循序漸進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啟發性原則
8.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是( )。
A.講授法
B.討論法
C.談話法
D.指導法
9.取得教學成功的內因是( )。
A.教師的主導作用
B.學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體作用
D.學生的主體作用
10.教學的首要任務是( )。
A.傳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B.發展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
C.培養品德和審美情趣
D.關注學生個性發展
11.設計教學法的提出者是( )。
A.卡土威
B.華虛朋
C.克伯屈
D.狄爾泰
12.如果高水平學生在測驗項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學生只能得低分,那么說明下列哪種質量指標高( )。
A.效度
B.信度
C.難度
D.區分度
13.為了解決名詞、術語脫離事物,抽象概念脫離具體形象,理解脫離感知等矛盾,教師在教學時必須注意貫徹( )。
A.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B.直觀性原則
C.鞏固性原則
D.啟發性原則
14.領會知識包括感知教材和( )。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15.( )是衡量一個測驗正確性的重要指標,即一個測驗能夠測量出所要測量的東西的程度。
A.信度
B.效度
C.難度
D.區分度
16.通常在一門課程或教學活動結束后、對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進行的測定稱為( )。
A.配置性評價
B.形成性評價
C.診斷性評價
D.總結性評價
二、辨析題
1.教學與教育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
2.一把鑰匙開一把鎖。
三、簡答題
1.簡述教學的一般任務。
2.簡述教學過程的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性結合的規律。
3.簡述班級授課制的主要優缺點。
四、材料分析題
請閱讀以下材料:
1.一位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千克的初步認識”時,在用教具——天平來稱粉筆時,忘了拆下天平物盤下的膠墊。出現了第一次稱一支粉筆為l00克,第二次稱一支粉筆為10克。而該老師把兩次測量10倍之差向學生解釋是天平這種測量工具的誤差。請你評價一下這位老師處理錯誤的方法。
問題:假如你是這位老師,你用什么方法來解決?
2.一位物理老師在課堂上問學生:“把一塊鐵塊和一塊木塊放在水里,會出現什么情況?”學生回答:“鐵塊下去,木塊浮在水面上。”“為什么呢?”“因為鐵重。”“而鋼鐵制的巨輪也很重,為什么卻浮在水面上呢?”這一問,學生的情緒一下子高漲起來,開始積極地思考之后,教師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這一教學實例體現了什么教學原則?你有什么感想?
試題推薦:5套2013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巔峰沖刺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