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在題后的括號內。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
1.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著( )。
A.教育的領導權
B.受教育的權利
C.教育目的的性質
D.教育結構的變化
2.以下不屬于同類班級規章制度的是( )。
A.學生守則
B.考勤制度
C.日常行為規范
D.體育鍛煉標準
3.提出在“學科結構”基礎上的“發現學習”的是( )。
A.布魯納
B.馬斯洛
C.裴斯泰洛齊
D.迪爾凱姆
4.初中學生的年齡在12—15歲之間,處于少年期,是個體生理發展的第( )個高峰期。
A.一
B.二
C.三
D.四
5.教育目的對整個教育工作具有導向作用、激勵作用和( )。
A.選拔作用
B.評價作用
C.決定作用
D.主導作用
6.以下哪項不屬于教材的內容?( )
A.視聽材料
B.參考書
C.幻燈片
D.課外活動
7.德育是各個社會共有的社會、教育現象,其不具備以下哪種屬性?( >
A.社會性
B.繼承性
C.特殊性
D.階級性
8.在班主任班級管理的內容中,以下哪項屬于了解和研究學生個人的內容?( )
A.學生的家庭類型
B.學生在家庭中的地位
C.學生干部情況
D.課外與校外活動情況
9.“狼孩”的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營養
B.遺傳因素
C.狼的影響
D.缺乏社會性刺激
10.注意的穩定性是注意品質在哪方面的表現?( )
A.廣度
B.強度
C.時間
D.空間
11.一個人在解決問題時能觸類旁通,說明這個人的思維具有( )。
A.流暢性
B.變通性
C.獨創性
D.新異性
12.關系轉換理論強調( )在學習遷移中的作用。
A.個體對各要素之間關系的理解
B.學習任務之間的共同要素
C.不同學習活動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經驗
D.認知結構變量的特性
13.以下各項不屬于元認知策略的是( )。
A.計劃策略
B.組織策略
C.監視策略
D.調節策略
14.即使不給予強化或獎勵,學習也能夠發生。這種學習被稱為( )。
A.替代強化
B.潛伏學習
C.試誤學習
D.意義學習
15.借用古希臘神話中的典故,將教師期望的預言效應稱作皮格馬利翁效應的是( )。
A.賈德
B.漢斯‘塞里
C.加涅
D.羅森塔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