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解析】“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體現的德育原則是因材施教原則。因材施教原則是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根據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貫徹因材施教原則的要求是:(1)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內心世界。(2)根據學生個人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3)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有計劃地進行教育。
2、D【解析】德育過程中的主要矛盾是德育要求與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間的矛盾。
3、A【解析】小組活動是課外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課外活動小組是在教師或輔導員的指導下,以自愿結合原則為主,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校的具體條件,以某一課題為內容,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經常性活動。其主要特點是自愿組合、小型分散、靈活多樣。
4、B【解析】勞動技術小組是以實踐作業為主的興趣小組,注重使學生掌握勞動基本知識和技能以及某些專業技術,如航模制作、盆景制作、動物飼養、簡單機械的安裝修理等。這些活動對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培養他們成為科技隊伍的后備力量具有重要作用。
5、D【解析】人的發展取決于多種因素,是諸種因素相互作用與建構而形成的結果。包括遺傳、環境、教育和個體的主觀能動性等。
6、B【解析】我國當前教學改革的主題是素質教育。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教育的客觀要求。是提。高勞動者素質和培養各級各類人才的需要。
7、A【解析】根據課程內容所固有的屬性,可以將課程分為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兩種類型。
8、C【解析】活動課程亦稱經驗課程,是指圍繞著學生的需要和興趣,以活動為組織方式的課程形態,即以學生的主體性活動的經驗為中心組織的課程。活動課程以開發與培育主體內在的、內發的價值為目標,旨在培養具有豐富個性

爾波特將個人特質視為一種組織結構,每一種特質在這個人的人格結構中處于不同的地位,與其他的特質處于不同的關系之中。他因而區分了三種不同的個人特質:①首要特質是指最能代表一一個人的特點的人格特質,它在個人特質結構中處于主導性的地位,影響著這個人的行為的各個方面。②中心特質是指能代表一個人的性格的核心成分。③次
要特質是指一個人的某種具體的偏好或反應傾向,如偏好某種顏色的衣服,閑暇時喜歡收拾房間,等等。
14、C【解析】卡特爾將人格特質區分為表面特質和根源特質。表面特質是指從外部行為能直接觀察到的特質。表現特質可能會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根源特質則是內在的、決定表面特質的最基本的人格特質,是那些穩定的、作為人格結構的基本因素的特質。根源特質需要通過嚴格的科學方法才能獲得。
15、C【解析】對品德要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三個要素上。
二、辨析題
1、×【解析】發達國家學制改革發展的主要趨勢,從學校系統分析,雙軌學制在向分支型學制和單軌學制方向發展。
2、對【解析】教育目的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養的人的身心素質做出規定,即提出受教育者在知識、智力、品德、審美、體質諸方面的發展要求,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種個性結構;--是就教育所要培養的人的社會價值做出規定,即指明這種人符合什么社會的需要或為什么階級的利益服務。
3、×【解析】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實驗或播放有關教學內容的軟件、特制的課件,使學生認識事物、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方法。演示的特點在于加強教學的直觀性。
演示法的基本要求;①做好演示前的準備。②要使學生明確演示的目的、要求與過程。③講究演示的方法。
4、對【解析】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
5、×【解析】根據記憶內容不同劃分,記憶分為形象記憶、邏輯記憶、情緒記憶、運動記憶。
同類試題推薦:
10套2013年教師資格《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命題預測試卷及答案
10天掌握90%考點>>倒計時"教師資格統考"精準輔導,點睛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