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導致疾病發生的原因中,有一類疾病是由用藥引起的,或是用藥不當,或是由于藥物本身的副作用。這類由于藥物原因導致機體組織器官發生功能性或器質性損害,而產生的疾病被稱作藥源性疾病。
疾病發生時,用藥是在所難免的,而在用藥的同時,許多藥物不良反應也隨之而來,有些藥物可以通過控制劑量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但是有些藥物的不良反應并不能通過改變劑量來消除。盡量減少藥源性疾病的發生是每個藥師都應該做的。
/常見的藥源性疾病/
藥源性腎病 | 急性腎衰竭 | 非甾體抗炎藥 | 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減弱對腎血管的擴張作用而引起腎功能不全 | |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 引起腎小球濾過率降低,導致功能性急性腎功能不全 | |||
環孢索 | 與上述兩藥之一合用時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的危險性增加 | |||
急性過敏性間質性腎炎 | 引起疾病的藥物有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磺胺類、噻嗪類利尿藥等 | |||
組織學表現主要為間質彌漫性單核細胞、嗜酸粒細胞浸潤,腎小管損害和間質水腫 | ||||
急性腎小管壞死 | 嚴重程度一般隨劑量的增大或療程延長而加重,若及時停藥可緩解,但有時可造成嚴重后果 | |||
常見的有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兩性霉素B、造影劑和環孢素 | ||||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腎毒性強弱比較:慶大霉素>妥布霉素>卡那霉素 | ||||
腎小管梗阻 | 尿酸或草酸鹽能引起急性腎衰竭 | |||
細胞毒藥物治療的淋巴瘤、白血病或實體瘤的患者常發生 | ||||
腎病綜合征 | 易引起腎病綜合征的藥物有金鹽、青霉胺、卡托普利等 | |||
腎病綜合征可導致藥物在體內蓄積,造成中毒 | ||||
藥源性肝疾病 | 引起藥源性肝疾病的藥物有四環素類、他汀類、抗腫瘤藥等,復方制劑如磺胺甲嗯唑-甲氧芐啶、阿莫西林-克拉維酸、異煙肼-利福平等 | |||
直接通過干擾細胞功能或細胞膜的完整性、免疫介導性膜損傷等,造成肝細胞損害 | ||||
藥源性皮膚病 | Steven-Johnson綜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壞死 | 引起這類反應的藥物有磺胺類、抗驚厥藥、別嘌醇、非甾體抗炎藥等 | ||
血管炎和血清病 | 別嘌醇、青霉素、氨茶堿、磺胺類、噻嗪類利尿藥,丙硫氧嘧啶、雷尼替丁、喹諾酮類和免疫抑制劑等可引起血管炎 | |||
頭孢氨芐、米諾環素、普萘洛爾和鏈激酶等可致血清病 | ||||
血管神經性水腫 | 引起疾病的藥物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賴諾普利、喹那普利和雷米普利等 | |||
藥源性心血管系統損害 | 引起心律失常的藥物有強心苷、胺碘酮、普魯卡因胺、鉀鹽等 | |||
腎上腺素可引起室性期前收縮 | ||||
新斯的明可引起心動過緩、血壓下降或休克 | ||||
肼屈嗪可引起竇性心動過速或心絞痛 | ||||
麻黃堿、多巴胺、去氧腎上腺素、苯丙胺、酚妥拉明、異丙腎上腺素等均可引起心動過速 | ||||
奎尼丁、利多卡因、美心律、恩卡因、氟卡胺、胺碘酮、安搏律定、溴芐胺、硝苯地平、洋地黃類、異丙腎上腺素、氯丙嗪、異丙嗪、阿米替林及阿司咪唑可引起尖端扭轉性室性心動過速 | ||||
藥源性耳聾與聽力障礙 |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非甾體抗炎藥、高效利尿藥、抗瘧藥和抗腫瘤藥等皆有潛在的耳毒 |
2020版《藥學專業知識二》新教材解讀上線啦!西藥二主講老師王何偉為您賣力解說教材詳細變動,點擊下方課程即可免費聽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