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學問、技藝以及文化的傳承大多數是依靠文字及圖像記載才得以保存。而中醫藥能流傳下來并受到重視,醫學書籍厥功至偉。
對于剛入門學中藥的菜鳥來說,中醫的一些醫學古籍是一定要了解的。不求通篇都看過,起碼要知道中醫的起源、發展和進步是從哪些典籍開始的。
中醫藥學歷史悠久,醫籍浩繁,目前全國的110個圖書館,共藏有中醫藥書籍達10124種。
二、本草典籍
1、《神農本草經》
簡稱《本經》,是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也是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這是一本學中藥的人應該熟悉的好書,建議閱讀。
全篇只論述中藥,并根據藥物功效及有無毒副作用將中藥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藥120種,中品藥120種,下品藥125種,共載藥365種。
每味中藥包含了性味、功效、主治以及別名等內容,主治病癥涉及了內科、外科、婦科、眼科、耳鼻喉科等170余種病癥。
2、《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急本草》
簡稱《重修政和本草》,是北宋政府對唐慎微編撰的《經史證類備急本草》重新進行排版,刻版人張存惠將《本草衍義》編入其中,政和是當時宋代的年號。
該書為現存最早的完整的古本草合刊本。
3、《本草綱目》
因為周杰倫的傳唱而廣為人知的中藥學著作,由明代李時珍所著。因為這本著作,李時珍曾被戲稱“藥學界小王子”。
這本書是本草學集大成之作,成書背景是由于李時珍發現,歷代本草類書籍注解有錯誤還有遺漏,故以《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為藍本,歷時27年著成《本草綱目》。書中收載的藥物有1892種,包括藥物圖譜1109幅,方劑11096首。
4、《本草經集注》
這本書不如《本草綱目》有名,卻是先于《本草綱目》一千多年出現,為南朝陶弘景所撰。
書中內容包括:整理并總結了南北朝時期的藥物學資料;創立了新的編寫體例:藥物分類按自然屬性進行區分;記載了藥物產地、形態與鑒別經驗;重視藥物的炮制與配制前的加工等等。
相關推薦:
藥師學習太費腦?聽業內大咖、美貌與才華并重的姜雅老師講考點和答題技巧!帶你讀薄教材,舉一反三,做題才能更有效率!點擊馬上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