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 ,大冷的天,你的小棉襖裹緊了沒?
小寒(二十四節氣)剛過,讓人無法忍受的是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作。現在,敵方已到達戰場,親愛的風濕患者們,你們準備好防范武器了嗎?
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中醫有個簡潔而又高大上的名字:痹證。它的癥狀包括肢體筋骨、關節、肌肉疼痛、酸楚、重著、屈伸不利,甚至關節腫大變形等,嚴重的風濕會累及內臟。
既然有個高大上的名字,那么分類的名字也要高大上一點:行痹、痛痹、著痹、尪(wang,一聲)痹以及熱痹,熱痹也可以歸類到濕痹里,為了區分這里單獨列出來。
一、行痹
癥狀:風邪偏盛,肢體關節酸痛,疼痛處不固定,關節屈伸不利,可能伴有惡風、發熱。
治療:風邪病證治療以祛風為主,可選用經方防風湯,方劑組成為防風、當歸、赤茯苓、杏仁、黃芩、秦艽、葛根、麻黃、肉桂、生姜、甘草、大棗。
二、痛痹
癥狀:寒邪偏盛,肢體關節緊痛,痛處是固定的,遇到寒冷環境疼痛更甚,遇到溫熱環境疼痛緩解,痛處不紅不熱,常常有冰冷的感覺,關節屈伸不利。
治療:寒邪病證治療以散寒為主,可選用經方烏頭湯,方劑組成為川烏、芍藥、麻黃、黃芪、甘草。煎湯不方便時,可使用中成藥小活絡丸、木瓜丸、寒濕痹顆粒或者風濕骨痛膠囊(選用其中一種即可,且不宜過量或久服)。
三、著痹
癥狀:濕邪偏盛,肢體關節酸痛、重著,疼痛處固定,伴有腫脹,四肢沉重,活動不便利,肌肉有麻痹感。
治療:濕邪病證治療以除濕為主,可選用經方薏苡仁湯,方劑組成為薏苡仁、當歸、川芎、麻黃、桂枝、羌活、獨活、防風、川烏、蒼術、甘草、生姜。煎湯不方便時,可使用中成藥,屬風寒夾濕者可選風濕痹康膠囊、痹痛寧膠囊;屬濕熱痹痛者可選四妙丸、濕熱痹痛顆粒。
四、尪痹
癥狀:痹證日久不愈,肢體、關節疼痛,屈伸不利,關節腫大僵硬、變形,甚至肌肉萎縮,筋脈拘急,肘部、膝部無法屈伸,伴腰膝酸軟,有熱自骨內向外透發之感,經常汗出不止且活動后加重,或入睡出汗、睡醒汗止。
治療:尪痹屬于痹證后期,已累及肝腎,治療時還須輔以補虛。可選用經方桃紅飲合獨活寄生湯,方劑組成為桃仁、紅花、川芎、當歸、威靈仙、獨活、桑寄生、秦艽、防風、細辛、芍藥、干地黃、杜仲、牛膝、人參、茯苓、甘草、桂心。煎湯不方便時,可使用中成藥獨活寄生丸、尪痹顆粒、益腎蠲痹丸。
五、熱痹
癥狀:熱邪偏盛,關節疼痛,局部灼熱紅腫,疼痛時不可觸碰,關節活動不利,可累及一個或多個關節,可能有發熱惡風,口渴,煩悶。
治療:熱痹一般為濕熱夾雜,治療應當清熱除濕,可選用經方宣痹湯,方劑組成為防己、杏仁、滑石、連翹、山梔、薏苡、半夏、晚蠶砂、赤小豆皮。
六、小結
寒冬時節,小心風濕。既然冷,就不要穿著薄絲襪小短裙在寒風中瞎晃蕩,年輕時太浪等上年紀了就知道保護膝蓋有多重要。記得保暖防寒,別讓痹證找上你。
推薦:
藥師學習太費腦?聽業內大咖、美貌與才華并重的姜雅老師講考點和答題技巧!帶你讀薄教材,舉一反三,做題才能更有效率!點擊馬上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