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學問、技藝以及文化的傳承大多數是依靠文字及圖像記載才得以保存。而中醫藥能流傳下來并受到重視,醫學書籍厥功至偉。
對于剛入門學中藥的菜鳥來說,中醫的一些醫學古籍是一定要了解的。不求通篇都看過,起碼要知道中醫的起源、發展和進步是從哪些典籍開始的。
中醫藥學歷史悠久,醫籍浩繁,目前全國的110個圖書館,共藏有中醫藥書籍達10124種。
一、醫學典籍
1、《黃帝內經》
如果說學中藥的你不知道《黃帝內經》,就跟小學生沒學過九九乘法表一樣,是會被別人鄙視的。
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都不足以表明它的地位,或許醫學史上的鼻祖更合適它。這部巨作成書時期不是非常明確,比較公認的時代是西漢。
《黃帝內經》共分為《黃帝內經素問》和《黃帝內經靈樞》兩部分,相比之下,素問篇更出名,也被引用得更廣泛,且書中的諸多理論更是沿用至今。
2、《傷寒論》
《傷寒論》是東漢張仲景編撰的《傷寒雜病論》的傷寒部分,同樣是一本經典的醫學專著。該書繼承與發展了《黃帝內經》的基本理論,并創造性地將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
《傷寒雜病論》面世后就歷經坎坷,幾經輾轉到北宋時期這本書的傷寒部分《傷寒論》才被刊登出來。《傷寒論》中記載的方劑有113個,不僅體現了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還使用了汗、吐、下、和、溫、清等常用“八法”,后世稱其為“眾方之祖"。
3、《金匱要略方論》
簡稱《金匱要略》或《金匱》,是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的雜病部分。《傷寒論》和《金匱要略方論》合起來才是《傷寒雜病論》。
《金匱》中記載的病癥有60多種,方劑共262首。全書是以《內經》理論為指導,理論聯系實際,開創了內傷雜病辨證論治的體系,對后世臨床醫學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4、《巢氏諸病源侯論》
《巢氏諸病源侯論》又叫《諸病源侯論》,簡稱《巢氏總論》,是我國第一本證候學專著。書中共載了71類疾病,1739種病證。每個病證都會先明確概念,后論述病因、病機,描述詳盡明晰。這本書同樣被歷代醫家所推崇。
5、《溫疫論》
《溫疫論》為明代吳又可編寫,是中醫史上第一部論溫疫的專著。此書的成就在于突破了《傷寒論》中的原有框架,創立了辨治溫病瘟疫的新理論,啟發并影響了后世的溫病醫家。
相關推薦:
藥師學習太費腦?聽業內大咖、美貌與才華并重的姜雅老師講考點和答題技巧!帶你讀薄教材,舉一反三,做題才能更有效率!點擊馬上聽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