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的經濟環境下,企業從事的許多經濟活動都有可能存在各種各樣的結果,伴有一定的風險,風險是未來結果的不確定性,從外發包結算審計風險角度看,就是結算審計過程中,由于各種因素,也有可能造成工程造價的實際偏離了預期的可能性,從而造成預期的報酬和收益的下降,這種可能性越大,報酬不能實現或實現較小的程度就越高,則風險越大。當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建筑市場的迅猛發展,尤其是《建筑法》、《招標法》、《合同法》等法律的先后出臺,使得建筑市場日趨活躍、健康有序,這無疑對外包結算以及外包結算審計簽證工作提供了舞臺,如何認識外包結算以及外包結算審計簽證工作的風險?如何提高抗風險的能力,是從事審價結算人員所面臨的課題,有待于去探索和研究,也是搞好外包結算工作的關鍵。
一、外發包工程審價結算審計簽證風險的產生
對外發包工程結算進行審計簽證是外包結算審計監督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內容主要是對外包施工單位在承包工程中,自發包施工項目開工前至完成“標的”內容竣工結算時,各項必備條件和審批手續是否齊全、完備、合規;審核送審工作量(外包施工單位原編制量和價)是否審批;施工質量是否可靠,安全、進度是否保證,變更項目內容是否真實;抽查結算工作量計取是否準確、定額套用是否合適、費率計算是否正確等。雖然該工作注重結算工作的嚴肅性,能提高結算工作的質量,對控制工程造價、減低工程成本起到了一定地作用,無疑也為企業直接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但是,現代審計是以抽樣審計為基礎的抽樣推斷審計,伴隨著錯綜復雜的外部、內部環境因素,無法回避,就難免會形成審計風險。
外部環境因素造成的風險:
1)有的建設單位(業主),在施工過程中,基建管理不夠完善,不按基建程序辦事,往往邊施工邊設計,或者干脆在施工后設計,這樣就會造成沒有設計施工圖紙或竣工圖紙,再加上增加的隱形工作量以及施工合同簽定的不及時等情況,審價人員在審查結算時,對資料殘缺部分的結算,只能憑經驗或通過現場實地勘察來判斷定論,由于每位審價人員的業務水平、工作經驗以及思維定式不盡相同,所以結算結果也不同,就會產生一些偏差;
2)有的外包施工單位,在工程結算中,提供資料不準確,經常采用開假發票,來提高材料價格,設計圖紙與現場實際不符,偷工減料、高估冒算,以蒙騙審價人員,如果不仔細核查送審資料的正確性,往往會產生較大的偏差,從而給建設或發包單位帶來損失;
3)有的建設或發包單位管理人員不負責任或收受外包單位的賄賂,或者接受了外包單位的好處,與外包單位串通蒙騙結算審價人員,無中生有,多簽工程量,如果審價人員不實地現場勘察,或施工經驗不足,就很難發現多簽工程量的問題,直接影響了審價的正確性;
4)定額編制的滯后,跟不上新材料、新工藝的更新,使審價人員在結算過程中,經常遇到有些結算內容沒有定額可套用,只能憑審價人員的經驗,套用類似相近的定額,使造價確定存在隨意性,從而導致審價人員結算審定的結果存在一定的偏差。
內部環境因素造成的風險:
1)結算審價人員業務素質高低存在一定的審計風險,結算審價人員所從事的工作要求他們要熟悉施工程序、及時掌握建材市場的報考,在內在素質上要求具備嚴謹細致、認真負責、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在現實中存在各種各樣的人為因素,更需要結算審計人員有一雙能識破欺詐蒙騙行為的火眼金睛,所以,就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業務素質,如達不到上述要求,就難發現外包施工單位的高估冒算等不法行為,使不法分子有機可乘,使建設單位以及發包單位遭受損失;
2)結算審價人員的結算審定結果,直接關系到建設施工各方的經濟利益,一些外包施工單位總是想方設法拉攏結算審價人員,以此想為他們牟取不正當的經濟利益敞開方便之門,或盡量松一點,從而獲取較高的利潤,這就要求結算審價人員在具備較高業務素質的同時,必須具備時刻經受住糖衣炮彈的考驗,就是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思想素質;
3)在任何經濟活動中都是以合同為基礎的,如果沒有一份規范以及周密的合同,就會直接影響工程的結算工作,給結算審價人員帶來被動的局面,陷于不利的地位,使結算的最終結果不確定因素大大增加,結算質量下降,隨之就產生風險,同時也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經濟糾紛。
二、外包結算審計風險的防范及措施
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審計風險,加強教育,提高素質,規范管理,積極探索適應現代審計管理模式和方法的、靈活高效的審計方法勢在必行。
1)規范經濟合同,明確權利義務,避免經濟糾紛
在外包結算過程中,對結算所對應的經濟合同的審查是一項首要內容,在經濟合同中,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是非常重要的。如:所簽定的工程經濟合同一定要把標的的范圍和內容、承包方式、施工工期、合同雙方的職責、工程質量及驗收、材料供應、工程造價及付款、損失和責任、安全和文明施工等內容表述清楚,不應該使用摸棱兩可的語句,要避免甲乙雙方的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從而規范經濟合同文本,避免不必要的經濟糾紛。
2)建立和健全制度,規范結算審計簽證管理。
在結算審計簽證中,要建立初審和復審制度,也就是采用項目及結算中心的雙審和結算中心的初、復審的方法,多道把關,嚴格結算監督控制程序,明確各個結算人員的職責,杜絕審價人員只簽字不審核、不負責任的現象發生;另外,在結算中,制訂外包工程會簽單、施工項目征詢單、分包工程量確認(計算)單,這樣,層層把關,不僅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造價,降低工程成本,而且能避免審價一人說了算,有效地遏止了違規違紀現象的發生,從而也大大降低了審價的誤差以及結算審計簽證的風險。
3)加強審價人員的教育培訓,全面提高思想、業務素質
要加強審價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注重審價人員的誠信品質,在工作中,提倡遵循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以求實的精神來維護甲、乙雙方的權益和正當利益,在加強業務培訓的教育,及時了解和掌握新信息、新工藝、新方法的同時,審價人員也要深入施工一線,了解施工工藝和過程,增加其感性認識,以便在結算中比較準確、合理地對定額費用進行分割和分配。
隨著我國審計業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在審計業尚處于發展和變遷轉型的特殊時期,審計工作面臨著諸多的考驗,這就要求審計工作者要正視審計風險的現實性,增加防范審計風險的意識,在加大審計力度的同時,不斷改進和完善審計的方式和方法,以務實創新的精神,去認識和對待審計風險,減少審計誤差,將因業務質量失敗或其他因素而引發的或潛在的審計風險降低到最低水平。